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①可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NO等
C.装置③中X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装置①中HCl极易溶于水,滴入水后气球膨胀,A选项正确;装置②中,左边导管进气,可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如Cl2、HCl、NO2等,右边导管进气,可用于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如H2、NH3等,但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选项不正确;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四氯化碳在水的下层,氨气或氯化氢不溶于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以防止倒吸,C选项正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用碱石灰干燥,且多余的氨气可通过倒扣的小漏斗用水吸收(NH3极易溶于水),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
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
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打气球。

(1)实验时,为在E烧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除去其中的空气。其中第一步实验操作为:??????????????????????????。从装置的设计看,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有人认为E中收集到的可能是H2而不是NO,如何证明??????????????????????????????????????????????????。
(3)实验过程中,发现在未鼓入空气的情况下,E中就产生红棕色。有人认为是由装置E部分设计不当造成的。你认为装置应改进的地方是???????。
(4)装置D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1)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要除去装置中残留的空气,可以利用碳酸钙和硝酸反应生成的CO2来实现,即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当装置中空气被排尽后,C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混浊,据此可以判断E中空气已被赶尽。
(2)硝酸是氧化性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由于NO极易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据此可以证明。即操作是用F向E中鼓入空气,E内气体由无色变成棕色
(3)在未鼓入空气的情况下,E中就产生红棕色,这说明E中空气没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1.92 g Cu片与一定量的浓HNO3作用,当收集到NO2和NO气体共1.12 L(标准状况)时,金属铜恰好全部反应,则反应中消耗HNO3___________________mol,被还原的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转移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9.0.11? 0.05? 0.06
本题解析:n(e-)=n(Cu)×2=
×2="0.06" mol
n被还原(HNO3)=n(NO2)+n(NO)=
="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K+、NO
、I-
B.SO
、PO
、K+、Na+
C.ClO-、Na+、K+、I-
D.PO
、Cl-、Ba2+、Na+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NO
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ClO-也有强氧化性,故不能与I-共存;Ba2+与PO
结合生成难溶的Ba3(PO4)2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由N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40 mL,通过足量的水吸收后剩下5 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为
A.1∶3
B.3∶1
C.7∶1
D.5∶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