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收集氢气
B.分离碘和泥沙
C.分离水和四氯化碳
D.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应该是短口进,长口出,A不正确;碘和沙子的分离应该用升华,B不正确;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分离水和四氯化碳应该是分液。C不正确,所以准确的答案选D。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有化学实验即科学探究之说法。纵观近几年高考,主要以考察探究性实验和物质制备实验为主。这些探究性和制备性实验的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要求考生必须冷静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正确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与食盐相似的食品添加剂。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
用如下装置(已省略夹持装置)制NaNO2。
已知: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可将剩余的NO氧化成NO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使用气密性良好的上述装置进行实验,NaNO2的纯度较低。为提高NaNO2纯度须对
上述实验装置或药品进行改进,其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
利用目视比色法(比较溶液颜色深浅以测定物质浓度)测定泡菜样品中NaNO2的含量。
步骤i:在5个有编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NaNO2溶液,各加入1 mL的M溶液 (M遇NaNO2呈紫红色,NaNO2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再加蒸馏水至总体积均为l0 mL并振荡,制成标准色阶。

步骤ⅲ:取5 mL待测液X,加入1 mLM溶液,加蒸馏水至10mL振荡,与标准色阶比较。
(4)步骤ii获取待测液X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_____。
(5)步骤iii比较结果与④号色阶颜色相同,此泡菜样品中NaNO2的含量为_________mg·kg-1
(6)用目视比色法证明泡菜中加入维生素C可以降低NaNO2的含量。设计并完成下列实
验报告。

参考答案:
(1)分液漏斗???干燥
(2)3MnO4-+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无水氯化钙具有吸水作用,做干燥剂;(2)高锰酸钾被还原为Mn2+(酸性条件),(3)产品纯度低的原因是A中反应会生成NO2,导致产品中含有NaNO3,所以需在AB间加盛水的洗气瓶除去NO2;(4)明矾在水溶液中水解形成胶体吸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作用;
(5)注意单位换算,稀释后待测溶液NaNO2的浓度为60mg/L,密度为1g/mL,;此泡菜样品中NaNO2的含量为60×0.01÷(5×10-3)=120mg·kg-1;(6)要控制实验的变量进行比较,所以浓度、温度等要与上述实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用强酸滴定强碱时,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
A.由红变橙
B.由黄变橙
C.由黄变红
D.由红变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选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时,它的变色范围是3.1~4.4,颜色为红、橙、黄色,开始滴入碱中应为黄色,到滴定终点时应变为橙色,因此变化为由黄变橙,所以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滴定原理以及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实验的失败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 ]
①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再加入稀硫酸共热制乙酸乙酯
②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的Cu丝冷却后插入乙醇中,Cu丝表面仍是黑色
③要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得到干燥纯净的甲烷,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④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后未析出银镜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