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盐析法分离NaCl溶液和淀粉胶体
B.0.1mol·L-1NaHCO3溶液中:c(Na+ )= c(HCO3-)+ 2c(CO32-)+ c(H2CO3)
C.常温下中和等体积、pH相同的CH3COOH和HCl溶液,消耗NaOH的量一样多
D.25℃时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故新生成的 AgCl可转化为AgI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用半透膜渗析法分离NaCl溶液和淀粉胶体,不能用盐析法分离,因为浓NaCl溶液能使蛋白质溶液盐析,却不能使淀粉溶液盐析,故A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原理可知,c(Na+ )= c(HCO3-)+c(CO32-)+c(H2CO3),故B错误;中和前弱酸和强酸溶液的c(H+)相同,但是电离程度:弱酸<强酸,则c(CH3COOH)>c(HCl),因此中和前n(CH3COOH)>n(HCl),所以弱酸消耗NaOH的量大于强酸,故C错误;Ksp(AgCl)> Ksp(AgI),根据沉淀的转化原理可知,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很容易转化为AgI悬浊液,故D正确。
考点:考查溶液和胶体的分离、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弱酸和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溶度积与沉淀的转化等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HF、NO和HNO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反应肯定是自发的是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G=△H-T·△S可知,当△H<0,△S>0时反应一定是自发的,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用硫粉覆盖撒落在地面的汞
B.用二氧化碳扑灭金属钠引起的火灾
C.用热碱溶液洗去试管内壁的硫
D.用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集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汞为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汞挥发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汞可与硫反应生成HgS;
B.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而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则不能使用二氧化碳来扑灭金属钠着火;
C.硫可以和热碱溶液发生歧化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硫化物;
D.显碱性的物质都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解答:A.硫与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生成的硫化汞(HgS)为固体,所以用硫粉覆盖撒落在地面的汞,可防止汞重金属挥发,使人体蛋白质发生变性,造成危害,故A正确;
B.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用二氧化碳扑灭金属钠引起的火灾使火灾更大,故B错误;
C.试管内壁的硫用热碱溶液洗,硫可以和热碱溶液发生歧化反应3S+6OH-?
2S2-+SO32-+3H2O,生成可溶于水的硫化物,故C正确;
D.氨气为碱性气体,显碱性的物质都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已收集满氨气,所以能用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集满,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掌握硫、钠、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发生电子转移,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