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答案:I.? ③⑤?(2分,答对一个选项1分,有错选不得分) II.(1)250mL容量瓶、量筒、玻璃棒(每项正确得1分,共3分)。 (2)② 25(1分)? ③ 溶解(1分) (3)转移溶液时不能直接倾倒,应用玻璃棒棒引流(1分)。 (4)偏低(1分)。 (5) 鉴别对象 实验操作、现象 Cu2+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1分), 有蓝色沉淀生成(1分)。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盐酸酸化(1分), 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1分),有白色沉淀生成(1分)。
本题解析:I.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所以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去,然后再用较多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硼酸稀溶液,③不正确。酒精灯中酒精一般不能超过容积的2/3,单也不能低于1/4,⑤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③⑤。 II.(1)由于没有240ml的容量瓶,所以应该用250ml的容量瓶。则需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25L×0.40mol/L=0.1mol。因此需要胆矾的质量就是0.1mol×250g/mol=25g。固体需要溶解,因此需要玻璃棒,量取蒸馏水还需要量筒。 (2)略 (3)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需要玻璃棒引流。 (4)如果再加水,则溶液的体积偏大,结果就偏低。 (5)两种离子均可以用沉淀法。检验铜离子可用氢氧化钠溶液,SO42-可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B.将一定量的硫酸铵和熟石灰在研钵中研磨,可闻到氨臭气味 C.加热碱式碳酸铜时,绿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的铜 D.在一磨光的石灰石板上滴几滴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石灰石表面变粗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正确答案:B A.不正确,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正确; C.不正确,加热碱式碳酸铜时,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的粉末 D.不正确,在一磨光的石灰石板上滴几滴盐酸,产生气泡,石灰石表面变粗糙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玻璃器皿上沾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残留物,其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②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③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银镜,用稀氨水洗涤?④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由于碘单质容易溶解在酒精中,所以可以用酒精洗涤,正确;②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由于苯酚容易溶解在酒精中,所以可以用酒精洗涤,正确;③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银镜,由于单质Ag能够在稀硝酸中溶解,而不能溶于氨水,所以用稀硝酸洗涤,错误;④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较大,因此可以用热碱液洗涤,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实验室里取用金属钠时,用到的仪器用品是( ) ①试管夹?②镊子?③小刀?④滤纸?⑤试管?⑥玻璃棒?⑦药匙?⑧玻璃片.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④⑤⑧ D.②③④⑧
参考答案:从试剂瓶中取用金属钠的步骤是: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然后将钠块放置到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小刀剥去外皮,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故需要用到②镊子③小刀④滤纸⑧玻璃片.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操作方法或仪器选择正确的是(?)
 20℃ 250mL
| 
| 
| 
| A.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B.分离水和乙醇
| C.收集氨气
| D.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NaOH溶液?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正确 B.分离水和乙醇由于二者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故不用分液漏斗。B错误。 C.收集氨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图为向上排空气法。C错误。 D.由于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的硅酸钠具有粘合性,故不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NaOH溶液。 点评:本题不难,要求学生掌握典型化学实验基本的操作,同时也要注意课本中一些重要演示实验。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