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下图中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摩/升盐酸,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烧瓶B的作用是______;烧瓶C的作用是______;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______.
(2)实验时,U型管G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______.
(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______.
(4)烧瓶I中发生的反应有时要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其目的是______.
(5)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为了安全,在E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______;E管中的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处应______.
2、实验题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氧化铁是重要工业颜料,用废铁屑制备它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Ⅰ、Ⅱ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
②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方程式?;
③煅烧如果不充分,产品中将有Fe2+存在,试设计实验检验产品中有无Fe2+。
(2)有些同学认为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称取2.850g绿矾(FeSO4·7H2O)产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量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硫酸酸化的0.01000mol/L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mL。
①写出酸性KMnO4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已知M(FeSO4·7H2O)=278g/mol]
③滴定达到终点时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为?
④下列操作会导致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d.量取待测液,视线注视刻度时开始平视、结束俯视
3、实验题 甲、乙两同学欲制取纯净的Fe(OH)2 ,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A管中是Fe+H2SO4, B管中是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先夹紧止水夹a,使A管开始反应,在B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同学乙:打开a,使A管中反应一段时间再?夹紧止水夹a,实验中在B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同学乙打开a的目的?;?(填甲或乙)同学可成功。
4、填空题 FeCl3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流程制备无水FeCl3,再用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
Ⅰ.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他们设计了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
③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
④........
⑤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N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右端要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
(3)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号)?。
(4)装置D中FeCl2全部反应后,因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写出检验FeCl2是否失效的试剂:?。
(5)在虚线框中画出尾气吸收装置E并注明试剂。
Ⅱ.该组同学用装置D中的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
(6)FeCl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电解池中H+在阴极放电产生H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8)综合分析实验Ⅱ的两个反应,可知该实验有两个显著优点:
①H2S的原子利用率为100%;②?。
5、填空题 (8分)A、F、G是单质,其中A、F是金属单质,且A是现在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金属。F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G是黄绿色气体;B、C、D、E是化合物;E到D的现象为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生成物没有全部写出):

(1)推断:A__________F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E→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写出C→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