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16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请回答有关实验问题:
(1)下面的四个实验装置有三个都存在明显缺陷,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2)要检验上面B装置氨气已集满的操作是?则试管已集满。
(3)ClO2是一种安全、高效、广谱、强力杀菌剂,其性质如右表:
①由下表可以看出:保存液态ClO2的条件是密封、?;ClO2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观察下“图A”,要从NaClO2溶液制得不含结晶水的晶体,操作是蒸发结晶,控制条件是?;应控制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
色态
| 溶于碱
| 超过1Kpa、受热或遇光
|
常温气体
| -59-11℃ 红黄色液体
| 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
| 爆炸
|
| | |
|
?
②工业用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某学生拟用下图B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法制取并收集液态ClO2,请模仿下图B的装置图和图例,在答题卡的相应图中补充完善装置图,并作必要的标注。

参考答案:33.(16分)
(1)(2分)B(2分)?(2)(2分)取用水湿润的pH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或粘有浓盐酸的玻棒)靠近b管口(1分),若试纸变红
(或有白烟,1分))
(3)(12分)① 低温避光(2分)?ClO2+2OH-==ClO2-+ClO3-+H2O(2分,化学式、系数各1分)?减压蒸发(2分。说明: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常压在略高于38℃时蒸发留在母液中的NaClO2太多,只有减压时蒸发,在略高于38℃时水分挥发多一些、母液少一些。若答为38-60℃或之间的数值给1分)略高于(或大于)38℃(2分)
②(见下图)其中画出温度计位置正确1分、标注1分,画出烧怀和冰(或冰水)1分、标注1分。

本题解析: (1)此处考查几个基础实验的装置、原理和重要仪器的使用。A项中卤代烃消去制备不饱和烯烃,由于反应在醇溶液中进行,反应又是加热的,所以不能直接把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因为乙醇易挥发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A错误;B中是固-固加热制备氨气,正确;C项蒸馏操作分离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但选用了三颈烧瓶错误,温度计水银球放置是测蒸气组分的沸点的,应该在支管口附近,C错误;D装置是实验室制备乙烯的装置图,但实验中控制的是反应溶液的温度170度,因此D错误。故选B。
(2)上述B装置是实验室制备NH3的实验装置图,若该装置的氨气已满,则氨气会通过棉花而逸出,所以只需用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放在支管口即可,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氨气已满;当然氨气的检验还有一种,即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冒白烟,则说明氨气已满。
(3)①保存液态ClO2主要是要克服压强、温度、光照等条件,所以此处最好除了密封保存外,还要保证低温避光等条件。由于表格中已提到ClO2与碱反应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因此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根据这一提示得出ClO2-和ClO3- ;溶液中反应由水产生,所以总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2OH-==ClO2-+ClO3-+H2O。从曲线图来看,由NaClO2溶液制备晶体,有两种,所以要制得不含结晶水的晶体,则应该保证温度高于38℃蒸发结晶,但是又从图像看出,NaClO2 的溶解度较大,如果常温下蒸发,则水分蒸发少,溶液水分多则会导致NaClO2 大量残留在溶液中,所以只有减压蒸发,才能在38℃下让水分蒸发的多一些,得到更多的NaClO2 晶体。应该控制的温度范围要保证效率,所以尽量在略高于(或大于)38℃左右即可,温度过高则产;率增大不明显。
②此发生装置必须要控制反应的温度在60℃,因此在此处设置的水浴加热装置应该要补充温度计,同时要制得液态ClO2 ,则收集ClO2 的试管应该在冰水浴中,所以应该在试管周围补充冰水浴装置,此处所给的的图例没有烧杯,但是必须根据实验要求自己补充。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①在配制FeSO4溶液时常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和稀硫酸
②配制100 mL 1.00 mol/L的NaCl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 NaCl固体
③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一般有放热或吸热现象,因此溶解的操作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④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⑤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HCO3溶液冲洗
⑥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12.3
⑦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0.100 0 mol/L KMnO4溶液
⑧将铜先氧化成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铜
A.④⑤⑥⑦
B.①④⑤⑦
C.②③⑥⑧
D.①③④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为防止FeSO4被氧化和抑制Fe2+的水解,在配制FeSO4溶液时需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和稀硫酸,①正确;②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⑤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擦掉,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⑤错误;⑥广泛pH试纸只能精确到整数部分,⑥错误;⑦碱式滴定管不能用来量取具有氧化性的KMnO4溶液,⑦错误;⑧将铜先氧化成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铜可以避免产生SO2,⑧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过滤、蒸发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的是 (? )
A.铁架台
B.烧杯
C.玻璃棒
D.酒精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过滤、蒸发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在过滤中起引流作用;蒸发作搅拌受热均匀;配制溶液中作引流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与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A
|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
| 试纸变蓝
| NO2为酸性气体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生成难溶于水的BaSO4,该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C
| 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 甲苯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使溴水褪色
|
D
|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 变黑,放热,体积膨胀,放出刺激性气体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中结论不正确,应该是NO2具有氧化性;B不正确,也可能含有CO32-、SO32-;和Ag+等;C不正确,发生的是萃取,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过程,其基本程序一般分为四个过程。下列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的第一步的是 A.预测物质的性质 B.观察物质的外观状态 C.进行实验和观察 D.作出相关的解释和结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研究物质的第一步是观察物质的外观状态,其次是观测物质的性质,第三是进行实验和观察,第四是作出相关的解释和结论,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