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各类物质中,在固态时只能形成离子晶体的是
A.强碱
B.强酸
C.金属族
D.非金属单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强碱通常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它们的成分都中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阴离子构成,固态时都是离子晶体,A对;强酸有含氧酸如硫酸、硝酸,有无氧酸常见的如盐酸,都是由极性键构成极性分子,固态时是分子晶体,排除B;金属镁中金属阳离子跟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作用力,许多金属离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金属晶体,排除C;非金属情况比较复杂,常温时呈气态、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固态时都是分子晶体;常温固态的非金属有的是分子晶体,如硫、磷等,有的是原子晶体,如金刚石、硼、单晶硅等,它们都不是离子晶体,排除D。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性极键
B.两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D.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说法不一定,如H2O2中OO键是非极性键;两种元素间可能形成离子键,也可能形成共价键;极性键属共价键;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CH4、CO2等:在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D。
考点:考查化学键、分子极性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该题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键和分子极性的判断依据,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钾和钠的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中能最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A.都是金属元素
B.原子半径相差不大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最高化合价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物质的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钾和钠的性质相似,则说明钾和钠的结构相似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有1个电子;选项为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Pb和Kr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293
B.47
C.61
D.57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175-118=57,答案选D。
考点:考查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数量关系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原子组成以及组成微粒之间数量关系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水解:HCO3-+H2O?H3O++CO32-
B.NH4HSO3溶液与少量的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CaSO3+2HClO
D.向硫酸铝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沉淀物质的量最多3Ba2++6OH-+2Al3++3SO42-═3BaSO4↓+2Al(OH)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水解应呈碱性;
B.与少量的NaOH溶液反应,应生成SO32-;
C.应生成CaSO4;
D.向硫酸铝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沉淀物质的量最多,应为Al3+全部转化为Al(OH)3沉淀.
解答:A.水解应呈碱性,应为HCO3-+H2O?OH-+H2CO3,故A错误;
B.与少量的NaOH溶液反应,应生成SO32-,为HSO3-+OH-=SO32-+H2O,故B错误;
C.SO2具有还原性,ClO-离子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反应应生成硫酸钙和Cl-离子,故C错误;
D.向硫酸铝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沉淀物质的量最多,应为Al3+全部转化为Al(OH)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a2++6OH-+2Al3++3SO42-═3BaSO4↓+2Al(OH)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做题时注意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以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以此判断反应的程度是做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