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2B(g)?3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2nmolB
C.A、B、C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2:3
参考答案:A、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一定条件下压强自始至终不变化,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A错误;
B、生成nmolA同时生成2nmolB,都表示逆反应速率,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这个关系总是成立的,故B错误;
C、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A、B、C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
D、达平衡时,A、B、C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可能是1:2:3,也可能不是1:2:3,与反应物质起始的量有关,与转化率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关闭活塞K,向A中充入1 molX、1 molY,向B中充入2 molX、2 molY, 此时A、B的容积都是a L。在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X(g)+Y(g)
2Z(g)+W(g);△H<0。A保持恒压,B保持恒容,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1.4a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v(B)<v(A)?B、A 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80%
C、平衡时的压强:2p(A)=p(B)?D、平衡时Y的体积分数:A>B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由于反应的容器的容积相等,B的各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是A的2倍,所以反应速率v(B)>v(A).错误。B、由于A容器保持恒压,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1.4a L 即平衡混合物的物质的量的和为开始时的1.4倍。.假设反应过程中A 消耗的X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Y、Z、W变化的物质的量分别是nmol、2nmol、nmol。平衡时X、Y、Z、W的物质的量为:(1-n)mol; (1-n)mol;2nmol;nmol. {(1-n)+(1-n)+2n+n }÷2=1.4.解得n=0.8.所以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0.8÷1)×100%=80%。正确。C、由于反应A是恒压,平衡时的压强与原来相同; B是恒容,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要比反应开始时大,开始时压强B是A的2倍,所以平衡时的压强:2p(A)<p(B) 。错误。D、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平衡时Y的体积分数:B > A。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14分)某化学反应2A(g)
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根据下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 序号
| 温度/℃
| 时间/min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c2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c 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1.0
| 0.40
| 0.25
| 0.20
| 0.20
| 0.20
| 0.20
|
?
(1)在实验l过程中,10 min~20 min时间内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mol/(L·min)。
(2)在实验2过程中,A的初始浓度c2=?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1,则v3?v1,且c3?1.0 mol/L (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l,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
参考答案:(1) 0.0065? (2)1.0;?催化剂? (3)? >;>
(4) 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本题解析:⑴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


⑵因为达到平衡时实验2的平衡浓度跟实验1相等,所以起始浓度也是相等的,即1.0为
⑶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可以看出:v3>v1,引起反应速率大的原因只能是起始浓度大,所以有c3>1.0 mol/L
⑷实验4和实验l比较是温度的不同,升高温度,平衡是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因此,正向是吸热的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
?
?
?
图1?图2?图3?图4
A.图1表示可逆反应“2X(g)
Y(g)△H <0”,温度T1<T2的情形
B.用0.100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由图2曲线可确定①的酸性最强
C.在其它条件不变时,2SO2(g) +O2(g)
2SO3(g)转化关系(如图3)中,纵坐标表示O2的转化率
D.图4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收集到气体最多的时间段是t3~t4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由图1可知,T2>T1,温度越高,Y的含量越小,对于反应2X(g)?Y(g)△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Y的含量降低,图象与实际符合,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滴定前pH值③<②<①,故③的酸性最强,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n(O2)/n(SO2)越大,氧气转化率越大,由反应2SO2(g)+O2(g)
2SO3(g),n(O2)/n(SO2)越大,SO2的转化率越大,氧气转化率越小,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C错误;
D、各时间段对应的纵坐标之差为该时间段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由图可知t1~t2时间段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是向100 mL的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图像,根据如图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NaOH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1
C.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D.NaOH溶液的浓度为0.01 mol·L-1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原盐酸的pH=1,则c(HCl)=0.1 mol·L-1,A正确。若加入的NaOH溶液的量为无限多时,原盐酸的量可以忽略不计,此时pH=12,即c(NaOH)=0.01 mol·L-1,但题目中没说明NaOH的用量只能理解为c(NaOH)>0.01 mol·L-1。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