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实验室可通过多条途径得到氮气,常见的三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逸出氮气。
下列是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其它必要的仪器如: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
酒精灯等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制氮气:氨气是用浓氨水跟生石灰反应得到,此反应最好选用(填仪器的编号)
_________作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氮气(可含有少量的水),还应使用上述仪器中的(填仪器的编号,
并按气流方向从左向右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氮气的三种方法中,方法一和方法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常被联合使用。
这两种方法与方法三相比,其优越性在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参考答案:(1)E? CaO+NH3·H2O==Ca(OH)2+NH3↑
或CaO+H2O==Ca(OH)2? NH3·H2O==NH3↑+H2O? E→F→A→C→D(不用C也可)?(2)①节约原料,Cu可循环利用?②产物为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本题解析:(1)氨水是液体,生石灰是固体,属于固体互溶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因此选择E装置,方程式为CaO+NH3·H2O==Ca(OH)2+NH3↑。氮气的密度和空气接近,应该用排水法收集。和氧化铜反应的氨气应该是干燥的,所以需要先干燥氨气,所以正确的顺序是E→F→A→C→D。
(2)一方面Cu可循环利用,节约原料;另一方面产物为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Cu(NH3)2Ac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是:
Cu(NH3)2Ac + CO + NH3
[Cu(NH3)3]Ac·CO + Q
生产中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是?;Cu(NH3)2Ac溶液吸收原料气中的CO的生产适宜条件应是?。
参考答案:防止合成塔中的催化剂中毒;低温、高压。(2分)
本题解析: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如合成气中混有少量的CO,将会使催化剂失去催化活性而发生催化剂中毒,故混合气体进入合成塔前应进行气体的净化,答案:防止合成塔中的催化剂中毒;Cu(NH3)2Ac + CO + NH3
[Cu(NH3)3]Ac·CO + Q可知:降温和加压平衡正向移动,答案:低温、高压。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NO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而奇妙的作用也使其成为“明星分子”。如可用于制HNO3、肥料、炸药、促进血管扩张、促进免疫功能、增强记忆等。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生成NO的是(?)
A.Cu + HNO3(稀)
B.N2 + O2
C.NH4Cl + O2
D.NO2 + H2O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稀硝酸和铜反应,其还原产物是NO,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物是NO,氯化铵不能在氧气中反应,NO2溶于水是硝酸和NO,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侧重对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旨在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关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与氯气相遇可能冒白烟
B.氨气通入浓硫酸或浓硝酸中会被氧化
C.氨气可以由所有铵盐受热分解得到
D.氨气比PH3易液化是因为N?H键的键能比P?H键能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氨气与氯气相遇反应后生成氯化氢和氮气,然后氯化氢再与氨气生成氯化铵,出现白烟,正确;B.氨气通入浓硫酸或浓硝酸中生成铵盐,不会被氧化,错误;C.硝酸铵分解后得不到氨气,错误;D.氨气比PH3易液化是因为氨气分子间易形成氢键,容易聚集在一起,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一定无
B.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可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C.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D.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若铵盐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且不加热时,产生的氨气不会挥发出来,红色石蕊试纸就不会变蓝色,A错;在酸性溶液中
具有氧化性,被Fe2+还原成NO气体,NO气体在管口遇空气氧化成NO2,B正确;Fe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是Fe3+,但过量的铁会继续和Fe3+反应,将其还原成Fe2+,所以滴入KSCN溶液不可能显红色,C错;假设46 g气体全为NO2,则其含有的原子数为3NA,含有的分子数为NA,实际存在反应2NO2(g)
?N2O4(g),导致分子数减少,原子数不变,D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