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原电池原理》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锌片:Zn-2OH--2e- = ZnO + H2O,石墨:1/2 O2+H2O +2e- = 2OH-,可知锌失电子作负极被氧化,石墨电极氧气的电子作正极,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A、B、C均为金属,把A浸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A、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则活动性最差的是( ) 参考答案:把A浸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说明金属A可以把金属C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所以活泼性A>C,A、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所以活泼性B>A,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B>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则构成原电池,铁是负极,铜是正极,正确;B.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正确;C.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把铜氧化,但还原产物是亚铁离子,错误;D.锌能置换出铜,从而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D正确;选C。
考点:考查原电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s)=NH3(g)+HCl(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镀锌铁制品镀层破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而镀锡铁则相反
C.对于N2(g)+3H2(g)2NH3(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压缩气体体积使压强增大,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以及H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5.5×10-13,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NH4Cl(s)=NH3(g)+HCl(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是因为该反应是体系混乱程度增大的反应。错误。B.镀锌铁制品镀层破损后,由于锌活动性比铁强,Zn、Fe及周围的水膜构成原电池,Zn作负极,任然能对Fe起到保护作用;而镀锡铁镀层破坏后,Sn、Fe及水膜也构成原电池,由于Fe的活动性比Sn强,Fe作负极,首先被腐蚀,所以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错误。C.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压缩气体体积使压强增大,各种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所以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正确。D.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1.0×10-14,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5.5×10-13,温度升高Kw增大,说明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因此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已知甲、乙、丙分别代表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若甲的化学式为RCl3,其溶液在加热蒸干并灼烧时可发生反应:
a.甲+H2O乙+丙 b.乙
氧化物+H2O
①若甲为某用途广泛的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其溶液在上述变化中生成的氧化物为红棕色粉末,则甲发生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甲为某短周期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则该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若向30 mL 1 mol/L的甲的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 mol/L的NaOH溶液,若产生0.78 g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 (选填编号).
A.3 mL
B.7.5 mL
C.15 mL
D.27.5 mL
③将以上两种金属单质用导线连接,插入一个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构成原电池,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Ⅱ.若甲,乙、丙均是短周期中同一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常温下乙为固体单质,甲和丙均为气态化合物,且可发生反应:甲+乙丙。则: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0.5 mol气体甲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③将一定量气体甲通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溶液A,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甲)的关系如图所示,溶液A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参考答案:Ⅰ.①FeCl3+3H2OFe(OH)3↓+3HCl↑(2分)
②第三周期,第ⅢA族(2分); B D (2分,少选1分,错选不得分)
③Al-3e-+4OH-=AlO2-+2H2O (3分)
Ⅱ.①CO2+C2CO (2分); ②0.5NA或3.01×1023(2分)
③c (Na+) > c(CO32-) > c(OH-) >c(HCO3-)>c(H+)(3分)
本题解析:Ⅰ.①甲为三价金属氯化物,常见的只有铝和铁,又因为生成的氯化物为红棕色粉末,所以甲一定为FeCl3,则甲发生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3HCl↑
②若甲为某短周期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则该金属为Al,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30 mL 1 mol/L的甲的溶液含AlCl30.03mol,逐渐加入浓度为4 mol/L的NaOH溶液,产生0.78 g白色沉淀,为0.01mol的Al(OH)3,可能为AlCl3与NaOH直接反应生成0.01molAl(OH)3,Al3++3OH?=Al(OH)3↓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0.01mol×3÷4mol?L?1=0.0075L=7.5mL,也可能为AlCl3与NaOH全部反应转化为Al(OH)3,继续滴加NaOH溶液,溶解部分Al(OH)3,剩余的Al(OH)3为0.01mol,Al3++3OH?=Al(OH)3↓需要NaOH为3n(Al3+)=0.03mol×3=0.09mol,Al(OH)3+OH? ==AlO2-+2H2O,需要NaOH为0.03mol-0.01mol=0.02mol,共需要NaOH溶液:(0.09mol+0.02mol)÷4mol?L?1=0.0275L=27.5mL,故BD项。
③由于在碱性溶液中,只有铝能失电子发生反应,所以Al为负极,失去电子转化为AlO2-,所以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
Ⅱ.①甲、乙、丙为短周期元素,乙为固体单质,甲丙为气体,甲、乙高温下生成丙,且三者均位于同一周期,只可能为C、N、O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综合分析可知:甲为CO2,乙为碳,丙为CO,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②气体甲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反应为:2CO2+2Na2O2=2Na2CO3+O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得:CO2 ~ e?,所以0.5 mol气体甲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5NA或3.01×1023。
③根据n(HCl)与生成n(甲)的关系图,两段需要的HCl相等,说明溶液A的溶质为Na2CO3,故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 (Na+) > c(CO32-) > c(OH-) >c(HCO3-)>c(H+)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电池原理、电子转移、离子浓度比较。
本题难度:困难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化学试题《溶液的概念》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