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叙述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同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墨水时,容易发生堵塞现象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
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有一极附近颜色变深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墨水是胶体,不同品牌墨水是不同的胶体;
B.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向氢氧化铁与水形成的某分散系中插入正、负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一极附近颜色变深是胶体的电泳;
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答:A.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可能是不同的胶体,有的胶体胶粒(胶体本身不带电,胶粒带电荷)带正电、有的胶体胶粒带负电,带不同电荷的胶粒的胶体容易聚沉形成沉淀,所以,能把钢笔堵住是胶体的性质,故A错误;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这是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故B错误;
C.向氢氧化铁与水形成的某分散系中插入正、负电极,氢氧化铁是红褐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一极附近颜色变深是吸附氢氧化铁胶粒是胶体的电泳,电泳是胶体的性质,故C错误;
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产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注意掌握胶体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将15 g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7 g,则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乙烯的体积比为
A.1∶2
B.2∶1
C.3∶2
D.2∶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溴水增加的质量是乙烯发生加成反应而增加的,即是乙烯的质量7 g,则甲烷为:15-7=8 g,再利用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出物质的量之比为2∶1,而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A.乙烯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常温下,可以用铝制容器贮藏浓硫酸和浓硝酸
C.浓硫酸和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减小
D.合成氨工业中采用高温和高压条件均可提高生产效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乙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
B、常温下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
C、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是易挥发性酸;
D、高温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催化剂活性最大,高压是利用活性平衡移动原理,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
解答:A、乙烯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使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溶液褪色,反应原理不同,故A不符合;
B、常温下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在金属表面形成一薄层致密保护膜,常温下,可以用铝制容器贮藏浓硫酸和浓硝酸,故B符合;
C、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露置空气中吸收水蒸气,浓度变小,浓盐酸是易挥发性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度减小,原理不同,故C不符合;
D、合成氨工业中采用高温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催化剂活性最大,高压条件是增大压强促进平衡正向进行,提高生产效益的原理不同,故D不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反应现象和事实的反应原理理解应用,掌握物质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乙烷,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乙烯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的溴水中
B.与足量的溴反应
C.点燃
D.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反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将下列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质量会增加的是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盐酸
D.浓硝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置于敞口容器中的溶液中,浓硫酸吸水后溶液的质量增加;浓盐酸和浓硝酸挥发后溶液质量都会减少;稀硫酸中的水分散失后也会使整个溶液质量减少.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