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有下列三种假设:
①一种碱溶液和一种盐溶液混合反应后,生成一种强碱性物质;
②两种酸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③两种盐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增强.
其中确有具体例证存在的是
A.都存在
B.只有②存在
C.只有①③存在
D.都不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①一种碱溶液和一种盐溶液混合反应后,生成一种强碱性物质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情况;
②两种酸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可以是酸之间发生反应生成其他物质的情况;
③两种盐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增强,可以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酸的情况,根据以上可能情况来举例子.
解答:①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强碱氢氧化钠的反应符合题意;
②氢硫酸和亚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的反应符合题意;
③硫化铵和氯化铜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和氯化铵的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各种类型的反应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物质的性质的灵活应用,要积累教材知识,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有些重大交通事故,是由于大雾引起的汽车追尾,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A.乳浊液
B.溶液
C.胶体
D.悬浊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雾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解答:因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大雾时,用灯照射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雾属于胶体,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分散系的分类,难度不大,注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溶于水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纯碱既是碱又是正盐
D.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备该性质;
B、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
D、有化和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备该性质,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故A正确;
B、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不是碱,故C错误;
D、有化和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中,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蒸馏水
B.豆浆
C.硫酸铜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分析: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依据分散系的本质特征确定分散系的类别进行判断.
解答:选项中豆浆、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蒸馏水、硫酸铜溶液是溶液不发生丁达尔现象;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应用和分散系的判断,熟悉常见的胶体分散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B.氢氧化铁胶体带电
C.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淀粉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
D.配制氢氧化铁胶体时,可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B、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电;
C、渗析的方法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
D、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人沸蒸馏水中来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解答:A、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故A正确;
B、胶体不带电,显电中性,故B错误;
C、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故C正确;
D、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人沸蒸馏水中来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特征、性质、制备以及胶体和溶液的分离知识,较简单,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