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将Mmol的硫化亚铜跟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H2O,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HNO3为?
A.4M mol
B.10M mol
C.10/3M mol
D.22/3M mo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审题对此题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看清是“被还原”还是“未被还原”。未被还原的HNO3可据Cu(NO3)2中的NO3-来计算,Cu2S——2Cu(NO3)2——4HNO3,故为4Mmol。而被还原的HNO3,则要根据配平以后NO的量来计算。


M? 10/3M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砹化氢很稳定?②砹单质与水反应,砹全部转化成氢砹酸和次砹酸?③砹是黑色固体?④砹化银难溶于水?⑤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③④⑤
D.只有②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某化肥厂以氨和空气(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为原料生产硝酸铵过程如下:

其中反应①为4NH3+5O2
4NO+6H2O
⑴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将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为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氨(包括第③步被硝酸吸收的氨)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⑶假设实际生产中,反应①、②中含氮物质的利用率分别为a、b,反应③中氨的利用率为c、硝酸的利用率为100%,则合成硝酸铵的整个流程中,氨的总利用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1)4NO+3O2+2H2O=4HNO3?
(2)1/6(或16.7%)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在工业流程背景下的化学计算,关键是能够准确的找出各生产原料和产物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所找到的比例关系进行相应计算.找关系式的一种方法就是将方程式当作代数式进行相应的消元,得出我们需要的相关物质的关系。
⑴反应②涉及这样几步反应:? 2NO+O2 = 2NO2?I
3NO2+H2O = 2HNO3+NO?II
I×3+II×2,消去中间物NO2,得 :4NO+3O2 +2H2O = 4HNO3
⑵整个过程包括这样几步反应:
4NH3+5O2
4NO+6H2O?①
4NO+3O2 +2H2O = 4HNO3 ?②
NH3+HNO3 = NH4NO3 ?③
①+ ②+③×4,约简得: 2NH3++2O2 = NH4NO3 ?+ H2O
由n(NH3):n(O2)=1:1 推知V(NH3):V(空气)=1:5?
(3)
解法一:假设消耗NH3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其中用于制取HNO3的NH3的物质的量为x mol,被HNO3吸收的NH3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有:x+y=1、abx=cy。
解得:x=
?y=
氨的总利用率=(xab+yc)/1=
?
解法二:假设第①步参加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则: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4abmol;
第③步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氨的总利用率=
=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LO2,至少需要多少克氯酸钾?同时生成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多少mol?
参考答案:m(KClO3)为24.
5 g? n(KCl)为0.2mol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7分)下图是利用红磷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装图。

(1)简要叙述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是一种可燃物,请验证:红磷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
能燃烧(两个条件须分别验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燃烧。
【实验说明】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锥形瓶A中盛满了氧气;管C中盛满了氮气,并放有红磷固体;试管D是空试管:分液漏斗B中装有蒸馏水。在实验时,蒸馏水不够可以得到补充。
【实验步骤】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按照上述的要求,设法填装好试剂,并连接好整套实验装置。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完善下表。在后续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为“盖灭酒精灯,待管C恢复到常温”,请把这一步骤用“题示”两个字填入下表相应步骤的“操作”栏中,且不必填该步骤对应的“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栏。
?步骤
| ?操作
| ?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
? ①
| ? ?
| 现象:? 结论:?
|
? ②
| ? ?
| 现象:? 结论:?
|
? ③
| ? ?
| 现象: 结论:?
|
? ④
| 继续保留步骤③的所有操作,并点燃 酒精灯
| 现象: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白烟 结论:燃烧同时满足有充足氧气与温 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
|
【实验反思】
Ⅰ.后续实验步骤①②③中,有一步骤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是??。
Ⅱ.有人又认为按照步骤④进行操作,要产生步骤④的预计现象。锥形瓶A中的气体和分液漏斗B中的液体,除了可以是氧气和蒸馏水的组合外,还可以是另外的两种组合:(两种组合中的气体不同,且都不是氧气:两种组合中的液体酸碱性不同,且都不是蒸馏水)
组合l:?A中:??,?B中:??。
组合2:A中: ?,?B中:??。
参考答案:在D装置中加入水至导管口液封,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K1、K2,用酒精灯微热管C,如D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
(表格每条1分,共3分)
步骤
操作
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①
点燃酒精灯加热
红磷未燃烧,
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②
题示
?
③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K1、K2通入氧气一段时间
红磷未燃烧,
说明燃烧还需要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3)Ⅰ.步骤①中,C中气体压强过大,胶塞弹出
Ⅱ.组合l:?A中:?CO2,?B中: NaOH溶液。
组合2:A中: NH3 ?,B中: H2SO4溶液?。(合理即可,每组合1分)
本题解析:
⑴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在D装置中加入水至导管口液封,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K1、K2,用酒精灯微热管C,如D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叙述要简洁,完整,合理即可)
⑵①验证燃烧需要氧气;②恢复温度,为充氧气,加热做准备;③说明氧气、加热同时存在时,红磷才燃烧。
步骤
操作
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①
点燃酒精灯加热
红磷未燃烧,
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②
题示
?
③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K1、K2通入氧气一段时间
红磷未燃烧,
说明燃烧还需要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3)Ⅰ.步骤①中,C中气体压强过大,胶塞弹出。可采用在N2气流中加热。
Ⅱ.解题思路:将锥形瓶内压强减小,使空气倒流进装置。
组合l:?A中:?CO2,?B中: NaOH溶液。
组合2:A中: NH3 ?,B中: H2SO4溶液?。(合理即可,每组合1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