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某位同学利用家中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个可使玩具扬声器发出声音的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工作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
B.电子流向为铝质汽水罐→导线→扬声器→导线→炭棒
C.食盐水中的Na+向炭棒移动
D.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铝做负极,铝发生氧化反应,碳做正极,氧气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扬声器、导线到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10分)为节省药品和时间.甲、乙、丙三位同学用铜片、锌片、稀硫酸、直流电源、导线、烧杯、试管等中学化学常见的药品和仪器(用品),以巧妙的构思,“接力”的方式,设计了比较铜与锌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的系列实验。试填写下列空白:
(1)甲同学将铜片和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铜与锌不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乙同学接着甲同学的实验,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组成原电池,此时在正极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丙同学接着乙同学的实验,去掉连接铜片和锌片的导线,将铜片和锌片分别与同一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进行电解。此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甲、乙、丙3位同学能达到比较铜和锌的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的目的的是 。
A.只有甲同学
B.甲和乙同学
C.乙和丙同学
D.甲、乙和丙同学
参考答案:(1)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变化? (2)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Zn-2e-=Zn2+
(3)Cu2++2e-=Cu?不变? (4)B
本题解析:(1)将铜片和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铜与锌不接触),则不能构成原电池,锌直接和硫酸反应,所以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变化。
(2)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锌比铜活泼。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锌是负极,失去电子,方程式为Zn-2e-=Zn2+。
(3)此时构成电解池,铜是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锌是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放电,析出铜,方程式为Cu2++2e-=Cu ,由于阳极铜溶解,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溶液的pH不变。
(4)根据以上分析,不难得出选项B正确,即丙无法得出金属性强弱,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污染。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碳棒、电解液和空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
B.正极反应为: Zn-2
-=Zn2+
C.工作时电流由碳棒电极经外电路流向锌极
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反应式可知,锌失去电子,作负极,氧气得到电子,在正极通入,所以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其余都是错误的,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用纯铜作阳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镀件不作阴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与电源正极相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正确答案:A
B.不正确,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用纯铜作阴极、粗铜作阳极;
C.不正确,在镀件上电镀铜时镀件作阴极?,铜作阳极;?
D.不正确,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不能与电源正极相连,否则发生:Cu―2e―=Cu2+,得不到氧气。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Fe3++Ag
Fe2++Ag+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盐桥装有琼脂—硝酸钾溶液;灵敏电流计的0刻度居中,左右均有刻度)。已知接通后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外电路中,电子从石墨电极流向银电极
B.盐桥中的K+移向乙烧杯
C.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反向偏转,越过0刻度,向左边偏转
D.电流计指针居中后,往甲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电流计指针将向左偏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题给原电池反应原理可知,石墨电极为正极,Fe3+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银电极为负极,A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在外电路中,电子应从银电极流向石墨电极,A错误;盐桥中的阳离子应移向正极处的FeCl3溶液,以保证两电解质溶液均保持电中性,B错误;一段时间后,原电池反应结束,电流计指针将指向0刻度,C错误。
点拨:本题考查电化学理论,意在考查考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