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是一种介稳体系
B.用滤纸能分离胶体和悬浊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D.大小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胶体属于介稳体系;
B.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胶体能通过滤纸,悬浊液不能通过滤纸;
C.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D.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解答:A.胶体比较稳定,属于介稳体系,故A正确;
B.胶体分散系中粒子的直径都比滤纸中小孔直径小,则能全部透过滤纸,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不能通过滤纸,故B正确;
C.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特有的性质,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最常用的简单方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法,故C正确;
D.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nm~100nm,胶体是一种混合物,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大小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可能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中胶体粒子的直径及胶体的性质,注意胶体是混合物、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又可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B.与足量的液溴反应
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鉴别乙烯和甲烷的最好的方法是通入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乙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甲烷;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去,剩余甲烷.鉴别乙烯和甲烷的另一种方法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乙烯,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甲烷;但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因为乙烯会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引入新杂质.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将一定量的锌与100 mL8.5 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H+)=0.1 mol/L,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
B.气体A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Zn97.5 g
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3 mol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乙烷,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乙烯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的溴水中
B.与足量的溴反应
C.点燃
D.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反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各组气体中,通常情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N2、Cl2、H2S
B.O2、H2、SO2
C.HI、H2、Cl2
D.CO、NH3、O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气体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共存;浓硫酸是酸能和碱性气体发生反应,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能与强还原性的气体反应,所以浓硫酸能干燥酸性气体或中性气体.
解答:A、N2、Cl2、H2S三种气体之间,Cl2和H2S能发生反应,且H2S能被浓硫酸氧化,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
B、H2、O2、SO2三种气体之间不发生反应,且这三种气体和浓硫酸不反应,所以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正确;
C、HI、H2、Cl2三种气体,HI和Cl2之间能发生反应,而且HI有较强还原性能和浓硫酸反应,所以HI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
D、CO、NH3、O2三种气体之间不发生反应,但氨气是碱性气体,能和浓硫酸反应,所以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共存与干燥,难度不大,注意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强还原性的气体.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