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形成I3-,并建立如下平衡:I3-═I-+I2.实验室可以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平衡时I3-的浓度
实验原理:为了测定平衡时的c(I3-),可用过量的碘与碘化钾溶液一起摇动,达平衡后取上层清液用标准的Na2S2O3滴定:2Na2S2O3+I2=2NaI+Na2S4O6.由于溶液中存在I3-═I-+I2的平衡,所以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最终测得的是I2和I3-的总浓度,设为c1,c1=c(I2)+c(I3-);c(I2)?的浓度可用相同温度下,测过量碘与水平衡时溶液中碘的浓度代替,设为c2,则c(I2)=c2,c(I3-)=c1-c2;
实验内容:
1.用一只干燥的100mL?碘量瓶和一只250mL碘量瓶,分别标上1、2号,用量筒取80mL?0.0100mol.L-1KI于1号瓶,取200mL?蒸馏水于2号瓶,并分别加入0.5g过量的碘.
2.将两只碘量瓶塞好塞子,振荡30分钟,静置.
3.分别取上层清液20mL用浓度为c?mol/L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1号瓶消耗V1mL?Na2S2O3溶液,2号瓶消耗V2mL?Na2S2O3溶液.
4.带入数据计算c(I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______(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原因是______.
(2)碘量瓶在震荡静置时要塞紧塞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
(4)用c、V1?和V2?表示c(I3-)为______mol?L-1.
(5)若在测定1号瓶时,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I2固体,则测定的c(I3-)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1)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所以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碱式滴定管中,
故答案为:碱式滴定管;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
(2)由于碘离子具有还原性,而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氧化碘离子,所以碘量瓶在震荡静置时要塞紧塞子的原因是防止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淀粉,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1号瓶消耗V1mL?Na2S2O3溶液,由2Na2S2O3+I2=2NaI+Na2S4O6可知,20ml溶液中I2和I3-的总物质的量=12×V1×10-3L×c?mol/L=0.5cV1×10-3?mol;
2号瓶消耗V2mL?Na2S2O3溶液,可知20mL溶液中I2的物质的量=12×V2×10-3L×c?mol/L=0.5cV2×10-3?mol,
故c(I3-)=0.5cV1×10-3mol-0.5cV2×10-3mol20×10-3mol=cV1-cV240mol/L,
故答案为:cV1-cV240mol/L;
(5)如果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I2固体,则1号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增加,由c(I3-)=cV1-cV240mol/L可知,测定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用酚酞作指示剂,以0.100 mol·L-1的NaOH溶液测定装在锥形瓶中的一定体积的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下列操作将导致测定值高于实际值的是
[? ]
A.标准液在0刻度线以上,未予调整就开始滴定
B.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 
C.观察记录滴定管内液面刻度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D.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为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某学生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的纯度.实验如下:
(1)配制待测液:用5.00g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成1000mL的溶液,除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2)用标准?0.1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NaOH溶液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碱式滴定管取稀NaOH溶液?2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B.用待测定的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酸式滴定管用标准的HCl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酸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处,再把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两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______.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
③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______.
(3)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滴定结果(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______;酸式滴定管读数时,若先俯后仰,则结果会______.
(4)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计算烧碱样品的纯度(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______
| 测定序号 |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 所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0.00
 0.50
 20.72
 2
 20.00
 1.20
 21.38
 3
 20.00
 2.00
 22.20
 
 
 参考答案:(1)操作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冷却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是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1000ml容量瓶;?(2)①中和滴定有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滴定等操作,故答案为:B→A→G→F;?
 ②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恰好反应后呈中性,可以选择酸性或碱性变色范围内的指示剂,
 故答案为:酚酞或甲基橙;?
 ③用酚酞作指示剂时,当滴进最后一滴溶液由红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则到达滴定终点;根据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溶液由黄色变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则到达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用酚酞作指示剂时,当滴进最后一滴溶液由红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则到达滴定终点;根据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溶液由黄色变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则到达滴定终点.
 (3)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标准液浓度降低,造成V(标)偏大,根据c(待测)=V(标)×c(标)V(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大;酸式滴定管读数时,若先俯后仰,读数差增大,造成V(标)偏大,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根据c(待测)=V(标)×c(标)V(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大;故答案为:偏大;偏大;?
 (4)所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分别为:20.22mL,20.18mL,20.20mL,三组数据均有效,盐酸标准液的平均体积为20.20mL;
 ? HCl~NaOH
 ? ?0.1mol/L×20.20mL?C(NaOH)×20mL
 C(NaOH)=0.101mol/L,则1000mL的溶液中含有NaOH的质量为:0.101mol/L×1L×40g/mol=4.04g,算烧碱样品的纯度为4.04g5.00g×100%=80.80%,故答案为:80.8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结果,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值偏高,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A.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又用标准液润洗
 B.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振荡,有液体溅出
 C. 滴定完毕,滴定管尖端外挂有液滴
 D. 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终点俯视读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做本实验的指示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