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 molCl2和36.5 gHCl气体相比较,两者的体积关系是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等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体体积的条件.两气体的状态未定,无法比较体积大小.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L?CCl4含有的C-Cl共价键数为NA
B.2.4g?M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失去电子数为0.1NA
C.1?L0.5mol/L?CuCl2?溶液中含有的?Cu2+数为0.5NA
D.16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氧原子数为NA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
B.一个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
C.Cu2+能发生水解;
D.氧气和臭氧是同素异形体,组成一样,原子个数等于质量比摩尔质量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
解答:A.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5.6L?CCl4的物质的量不是0.25mol,故A错误;
B.2.4g?Mg的物质的量是0.1mol,失去电子数为0.2NA,故B错误;
C.氢氧化铜是弱电解质,Cu2+能发生水解,Cu2+数小于0.5NA,故C错误;
D.氧气和臭氧是同素异形体,成分一样,原子个数等于质量比摩尔质量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N=
×NA=
NA=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存在的外界条件和聚集状态等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
B.失去标签的硝酸银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铝溶液,可以用碳酸铵溶液鉴别
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D.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红色物体是否是Fe2O3 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是二氧化锰,应该用热的浓盐酸洗涤,因为二氧化锰不能氧化稀盐酸,A不正确 ;B、硝酸银与碳酸铵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银白色沉淀,稀盐酸与碳酸铵溶液反应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CO2,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铵反应放出无色但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化铝与碳酸铵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和CO2气体,因此可以鉴别,B正确;C、氯化铜溶液中铜离子水解,加热促进水解,且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因此最终得到的是氢氧化铜,得不到氯化铜晶体,需要在氯化氢的气流加热才能得到氯化铜晶体,C不正确;D、氧化铁不溶于水,因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能检验铁离子,应该用盐酸溶解,然后再滴加,D不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实验室用大理石等原料制取安全无毒的杀菌剂过氧化钙.大理石的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以下是提纯大理石的实验步骤:

(1)溶解大理石时,用硝酸而不用硫酸的原因是______.
(2)操作Ⅱ的目的是______.
(3)写出加入碳酸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所得滤液B是NH4NO3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______.
(5)写出滤液B的一种用途:______.
参考答案:(1)H2SO4与CaCO3反应生成CaSO4,CaSO4微溶于水,附着在CaCO3的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故答案为:硫酸钙微溶于水;
(2)大理石溶于硝酸后生成Ca(NO3)2、Fe(NO3)3,可通过向溶液中加CaCO3或氨水的方法调节pH,使Fe3+以
Fe(OH)3的形式除去,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的Fe3+;
(3)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a2+,加入碳酸铵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反应后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O32-=CaCO3↓,故答案为:Ca2++CO32-=CaCO3↓;
(4)根据CO32-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检验,可取少量滤液,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滤液B的溶质是NH4NO3,可以用作化肥,故答案为:做化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热
C.加入NaOH溶液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