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称取1.06g碳酸钠固体溶于100mL水中,配制成0.1mol/ L的溶液
B.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以制取纯净的Na2CO3溶液
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离子
D.向水中加入乙醇来减缓钠与水的反应速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正确,溶液的体积是0.1L,而不是溶剂是0.1L;B不正确,CO2过量时,生成的碳酸氢钠;C不正确,一方面不能排除Ag+,另一方面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氧化SO32-,所以也不能排除SO32-,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对下列药品或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
A.漂白粉保存在烧杯中
B.氯水保存在无色透明的试剂瓶中
C.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砂子灭火
D.大量氯气泄漏时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湿的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漂白粉不能敞口放置,因次氯酸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而使漂白粉失效,A错误;氯水中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B错误;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氯气泄露时可用纯碱溶液浸湿的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D错误。
点评:漂白粉漂白的原理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次氯酸钙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所以漂白粉要密封保存。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中和滴定操作过程中,以下各项因操作不当引起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润洗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溶液润洗
C.滴定前平视,滴定终了俯视
D.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相当于稀释溶液的浓度,所用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B中锥形瓶溶质的量增加,所用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滴定终了俯视,则读数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则相当于所用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某同学欲配制0.1 mol/L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试剂。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
(1)他猜测烧杯中未溶物为Ba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为准确测定样品中Ba(OH)2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①配制250 mL约0.1 mol/L Ba(OH)2溶液:称取5.000 g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将滤液转入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制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甲基橙,将0.200 mol/L标准盐酸装入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24.20 mL。计算样品中Ba(OH)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上述滴定中,滴定管在注入标准盐酸之前,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________________。在滴定中,准确读数应该是滴定管上蓝线的________________处所对应的刻度。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a(OH)2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BaCO3;取适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该试剂中含有BaCO3(2分)。
(2)①250 mL容量瓶中。②0.82764(或0.83)(2分)。
(3)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粗细交界点。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
本题解析:(1)氢氧化钡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Ba(OH)2=BaCO3↓+H2O;沉淀中若含有碳酸钡,加入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会看到有气泡产生。
(2)①配制250 mL约0.1 mol/L Ba(OH)2溶液要用250 mL容量瓶。
②0.82764(或0.83)(2分)。
Ba(OH)2?~? 2HCl
1mol? 2mol
25.00 mL×cmol/L? 0.200 mol/L×24.20mL
Ba(OH)2 浓度0.0968mol/L? Ba(OH)2的质量0.0968mol/L×0.250 L×171g/mol =4.1382g
中Ba(OH)2的质量分数为4.1382÷5×100%=0.82764(或0.83)
(3)滴定管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准确读数应该是滴定管上蓝线粗细交界点,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0分)从今年3月16日下午开始,大陆“海水受日本核辐射污染,碘可防辐射”等消息疯传,从绍兴、宁波、台州地区开始出现抢盐潮,接着蔓延到多个城市,人们抢购加碘盐是因为食盐中添加了碘元素。
I.人们在即将受到核辐射前的24小时内,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碘片,成人推荐服用量为100mg碘,假设此碘盐碘元素含量为40 mg/kg,要达到上述碘含量要求,需服用该碘盐?kg,你觉得服用碘盐防辐射合理吗??
II.如图为某加碘盐标签的一部分。

已知:①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②I2+2Na2S2O3=2NaI+Na2S4O6(无色)
某同学欲测定此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含量,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1:称取ag市售食盐,配成溶液,全部转移
至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新制KI溶液,滴入几滴稀硫酸,溶液变黄色,再加入3滴淀粉溶液。
步骤2:取一支50mL碱式滴定管,用bmol·L-1的新制Na2S2O3 溶液润洗2~3次后,装满溶液,调节液面高度至0刻度。
步骤3:开始滴定直至终点,重复操作2~3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编号
| 碱式滴定管读数
| 消耗体积(mL)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1
| 0
| 如图一
| ?
|
2
| 0
| 23.98
| 23.98
|
3
| 0
| 24.02
| 24.02
|
(1)第一次读数为?mL。
(2)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3)经过计算,此加碘盐碘元素的含量为?mg/kg(用包含a、b的最简表达式表示)。
(4)下列操作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的是?。
A.步骤1中称取食盐时将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放在右盘,游码读数为0.5g
B.步骤1所配食盐溶液未完全转移至锥形瓶
C.步骤2中滴定管洗涤后未润洗
D.步骤3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参考答案:(10分) I.? 2.5?(1分)? ?不合理?(1分)
II.(1)24.00?(2分)(2)溶液颜色恰好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
(3)508000b/a(2分)?(4)? AB (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