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过量的NaHCO3和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残留的固体是
A.Na2O
B.Na2CO3
C.Na2O2和Na2CO3
D.Na2O2和Na2O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2NaHCO3=Na2CO3+H2O+CO2? 2H2O+2Na2O2=4NaOH+O2? 2CO2+2Na2O2=2Na2CO3+O2因为NaHCO3过量,所以Na2O2反应彻底了,残留固体中不会存在Na2O2和Na2O?。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将一粒钠投入下列溶液中,能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A.NaCl
B.BaCl2
C.H2SO4
D.CuCl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Na+2H2O====2NaOH+H2↑
2NaOH+CuCl2====Cu(OH)2↓+2NaCl
总反应为2Na+2H2O+CuCl2====Cu(OH)2↓+2NaCl+H2↑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F2和Br2的沸点
A.前者高
B.后者高
C.相等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熔沸点升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Qc>Ksp,生成沉淀;
B.醋酸根离子与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同;
C.F的电负性大,HF分子间存在氢键;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A.MgCl2溶液中加入浓氨水,出现白色沉淀,是因Qc>Ksp,不能比较碱性的强弱,故A错误;
B.用pH试纸测得CH3COONH4溶液的pH=7,则醋酸根离子与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同,故B错误;
C.氟化氢的沸点高于氯化氢,是因HF分子间存在氢键,而HCl分子间几乎不存在氢键,故C正确;
D.将SO2气体通入氯水中,氯水褪色,是因SO2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沉淀的生成、盐类水解、氢键、氧化还原反应等,侧重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量m?g铜银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收集到的V?L气体为?NO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C.若缺少操作Ⅱ,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D.即使操作都正确,该方案得到的实验结果也会偏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由流程图可知,实验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NO,故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气体可能是NO或NO2或NO、NO2,最后收集的气体为NO;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C、由流程图可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通过测定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计算银的质量,进而计算铜的含量,操作Ⅱ是在过滤之后,烘干之前,由于过滤后的氯化银附着一些离子,应洗涤附着的物质,防止测定的氯化银的质量增大;
D、由流程图可知,实验原理为,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通过测定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计算银的质量,进而计算铜的含量.
解答:A、由流程图可知,实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NO,故可能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是NO或NO2或NO、NO2,最后收集的气体为NO,故A正确;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故B正确;
C、由流程图可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通过测定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计算银的质量,进而计算铜的含量,操作Ⅱ是在过滤之后,烘干之前,由于过滤后的氯化银附着一些离子,应洗涤附着的物质,防止测定的氯化银的质量增大,导致合金中银的质量增大,铜的质量偏小,测量铜的含量偏低,故C错误;
D、由流程图可知,实验原理为,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通过测定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计算银的质量,进而计算铜的含量,洗涤会损失氯化银,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物质组成的测定等,难度中等,理解原理是关键,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