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H+ + OH-=H2O
B.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Al3++3OH-=Al(OH)3↓
C.铜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NO↑+4H2O
D.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2ClO-+H2O+CO2=CaCO3↓+2HClO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中强碱,不能氢氧根离子表示,应保留化学式,则它与稀盐酸的反应为Mg(OH)2+2H+=Mg2++2H2O,故A错误;氨水中一水合氨是弱碱、弱电解质,不能用氢氧根离子表示,应保留化学式,则它与铝盐溶液的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铜是氢后金属,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强酸性,二者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由于离子方程式符合客观事实以及电子、电荷和原子守恒原理,故C正确;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能继续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则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为ClOˉ+H2O+CO2=HCO3ˉ+HClO,故D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一般涉及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物质的溶解性、强弱电解质的判断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把前者逐滴滴入后者与把后者逐滴滴入前者,所产生的现象不相同的是(? )
A.AlCl3和NaOH
B.H2SO4和BaCl2
C.NaHCO3和HCl
D.NaCl和AgNO3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中氯化铝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会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而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氯化铝中,则立即生成白色沉淀,只有当氢氧化钠过量时,白色沉淀才能溶解,A正确;B中都是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C中都是生成CO2气体,D中都是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答案选A。
点评:该题主要是考查滴加顺序不同时,现象的不同的有关反应。主要包括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偏铝酸钠和盐酸、盐酸和碳酸钠等,需要熟练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已知A、B、C、D、E、F 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 A+B→C+H2O? (2) C+KOH→D↓(蓝色)+E? (3) B+D→C+H2O?
(4) E+BaCl2→KCl + 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
(5)G+B→CO2↑+ F↓+ H2O,反应中B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填空: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_______;C _______;G __________。
(2)检验E中的阴离子的实验是?
(3)往G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K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⑴ H2SO4? CuSO4? Ba(HCO3)2? (各1分)
⑵先加过量稀盐酸,再加BaCl2,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SO42-(试剂1分,现象和结论1分)
⑶ Ba2++2HCO3—+ 2OH- = BaCO3↓+2H2O + CO32-?(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溶液中有Cu2+、SO42-、Cl-、NO3-,若先向其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则原溶液中的离子大量减少的是
[? ]
A.Cu2+
B.SO42-
C.Cl-
D.NO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I. 现有下列8种物质
①
;②
;③
;④HF;⑤
;⑥
;⑦食盐水;⑧
其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
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
II. 现有一瓶浓度为
的某酸溶液,可能为醋酸、盐酸、硫酸中的一种,为了确定该酸溶液的组成进行实验:取
该酸
溶液,逐滴加入
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完全时所需碱液体积为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该酸不可能是____________;
(2)用pH试纸测得反应后所得溶液呈碱性,根据此现象说明该酸溶液为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III. A、B、C、D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
如下:
①A与B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消失。
②C与D反应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放出气体。
③B与C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并放出气体。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写出③中B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I. ①②③?①②⑥
II. (1)
?(2)



III. (1)
?
?
?
(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