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0.9n mol、产生H2________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K2CO3(aq)和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多选扣分)
(a)相似相溶原理 (b)勒沙特列原理(c)酸碱中和原理
(4)由KHCO3分解得到的CO2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写出CO2的一种重要用途)
(5)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Fe(OH)3循环,二是K2CO3(aq)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第三处循环(循环方向、循环物质)
参考答案:(1)3H2S+2Fe(OH)3==Fe2S3+6H2O
(2)2.7n
(3)b
(4)生产纯碱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 ]
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由NH3制碳铵和硫铵等化肥
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D.NO与O2反应生成NO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选修一化学与技术]联碱法(候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图: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X是______,Y是______?(填化学式);
(3)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______;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______;
(4)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______?(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______;
(5)根据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______;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6)联碱法中,每当通入NH3?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g则NH3的利用率为______.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______?
参考答案:(1)依据流程图分析可知,生产流程联碱法和氨碱法生产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氨气、二氧化碳、水、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故答案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O2;NH3;
(3)依据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分析,联碱法母液主要是氯化铵、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氯化铵、碳酸钠;氨碱法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故答案为:Na2CO3、NH4Cl;CaCl2、NaCl;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CaCO3═CaO+CO2↑;CaO+H2O═Ca(OH)2;Ca(OH)2+2NH4Cl═CaCl2+2NH3↑+2H2O;2NaHCO3═Na2CO3+H2O+CO2↑合并得到总化学方程式为:CaCO3+2NaCl═Na2CO3+CaCl2,故答案为:不需要;CaCO3+2NaCl═Na2CO3+CaCl2;
(5)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中;
a、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故a错误;
b、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故b正确;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的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联碱法中发生的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每当通入NH3?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2mol;生产过程中得到纯碱100.0g,物质的量为100g106g/mol=5053mol;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5053×2=10053mol;则NH3的利用率=10053mol2mol×100%=94.3%;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2,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属于人工固氮的化学反应是( )
A.NO与O2反应生成NO2
B.由NH3转变成NH4HCO3
C.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的化合物转变成植物蛋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合成氨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1)向合成塔中按1:4的物质的量之比充入N2、H2进行氨的合成,图A为T0C时平衡混合物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的关系图.

①写出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图A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15.00%时,H2的转化率=______.
③图B中T=500°C,温度为4500C对应的曲线是______(选填字母“a“或“b”),选择的理由是______
④由图象知,增大压强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从生产实际考虑增大压强需解决的问题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甲烷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H2O

CO(g)+3H2(g);△H=+QkJ/mol(Q>0)
(3)一定温度下,在2L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
时间/min | CH4(mol) | H20(?mol) | CO?(mol) | H2?(mol) 0 0.40 1.00 0 0 5 X1 X2 X3 0.60 7 Y1 Y2 0.20 Y3 10 0.21 0.81 0.19 0.62
|
①分析表中数据,判断5?7min之间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填“是”或“否”),
前5min平均反应速率v(CH4)=______.
②反应在7~10min之间,C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减少CH4?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充入H2
③若保持温度不变,向1L容器中起始充入0.15mol?CH4.0.45mol?H2O.______mol?CO、______mol?H2,达到平衡时CH4的体积百分含量与第一次投料相同.
参考答案:(1)①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氢气来合成氨,原理方程式为: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故答案为: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
②设N2的转化率为x,则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
初始物质的量:1?4?0
变化的物质的量:x? 3x?2x?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1-x? 4-3x? 2x
氨气的体积分数为15.00%时,则2x2x+1-x+4-3x=15%
解得x=0.33(mol),所以氢气的转化率=0.33×34×100%≈24.45%,故答案为:24.45%;
③对于反应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当温度降低时,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对应的曲线是b,
故答案为:b;合成氨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④增大压强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但是设备的耐压程度是有限的,从生产实际考虑增大压强可以研制耐压设备或增大压强的动力、材料的强度等,
故答案为:研制耐压设备(或增大压强的动力、材料的强度等其他合理答案);
(2)①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5?7min之间反应是处于平衡状态,前5min平均反应速率v(CH4)=△c△t=0.4mol-0.2mol2L5min=0.02mol?min-1,
故答案为:是;0.02mol?min-1;
②反应在7~10min之间,CO的物质的量减少,加入氢气能让平衡逆向移动,减少一氧化碳的浓度,故答案为:d;
③若保持温度不变,向1L容器中起始充入0.15molCH4、0.45molH2O,再充入0.05molCO、0.15molH2相当于是0.05mol的甲烷和0.05mol的水,即充入甲烷是0.2mol,水是0.5mol,和初始投料0.4mol的甲烷和1.0mol的水是等效的,达到平衡时CH4的体积百分含量相同,故答案为:0.05;0.1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