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如图各装置中,可以构成原电池的是(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酒精不是电解质,锌和酒精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
B、酒精不是电解质,铁和酒精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B错误;
C、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C正确;
D、该装置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在玻璃圆筒中盛有两种无色的互不相溶的中性液体。上层液体中插入两根石墨电极,圆筒内还放有一根下端弯成环状的玻璃搅棒,可以上下搅动液体,装置如下图所示。接通电源,阳极周围的液体呈现棕色,且颜色由浅变深,阴极上有气泡生成。停止通电,取出电极,用搅棒上下剧烈搅动。静置后液体又分成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上层液体几乎无色。

根据上述实验完成:
(1)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2)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原上层液体是________。
(4)原下层液体是________。
(5)搅拌后两层液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要检验上层液体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其方法是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2I--2e-
I2
(2)2H++2e-
H2↑
(3)KI(或NaI等)水溶液
(4)CCl4(或CHCl3等)
(5)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绝大部分I2都转移到CCl4中
(6)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例如,若③中答NaI水溶液,这里答火焰呈黄色)
本题解析:(1)使用惰性电极(石墨)电解溶液时,阳极上离子按照I-、Br-、Cl-、OH-顺序失电子,结合题目给出的“下层液体呈紫红色”,可知这里是I-失电子生成I2。所以阳极反应是:2I--2e-
I2。
(2)电解时,阴极发生得电子反应,溶液中能得电子变成气体的只有H+,生成H2。所以负极反应是:2H++2e-
H2↑。
(3)两种无色的互不相溶的中性液体,一为水溶液,一为有机溶剂。根据对电解过程的分析,反应会产生I2,最后I2会被有机溶剂萃取。因为最后下层液体呈紫红色,所以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上层的水溶液应该为含I-的盐溶液,例如KI溶液、NaI溶液等。下层液体为CCl4、CHCl3等密度比水大的有机溶剂。
(4)见(3)的分析。
(5)I2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绝大部分I2都转移到有机溶剂中,有机溶剂显示出紫红色。
(6)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来检验。若前面填KI,则这里正确的方法是: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火焰呈紫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例如,若③中答NaI水溶液,这里答火焰呈黄色)。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14分)
卤素单质的性质活泼,卤素的化合物应用广泛,研究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1)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氢气反应过程如下:
①Cl2→Cl+Cl?②Cl+H2→HCl+H?③H+Cl2→HCl+Cl
反应②中被破坏的化学键是——,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广泛用于水处理消毒剂,与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制备ClO2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①
2NaClO2+H2O2+H2SO4===2C1O2↑+O2↑+Na2SO4+2H2O? …………………②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佳?(填序号),理由是?。
(3)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和氯气,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碘钨灯具有比白炽灯寿命长且环保节能的特点。一定温度下,灯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g)
WI2(g)。为模拟上述反应,准确称取0.508g碘、0.736g金属钨置于50.0mL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使其反应。如图是WI2(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其中曲线I(0~t?2时间段)的反应温度为T1,曲线II(从t2开始)的反应温度为T2,且T2>T1。则:①该反应的△H?0(填“大于”
或“等于”或“小于”)

②从反应开始到t1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I2)=?。
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灯丝附近区域WI2越易变为W而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C.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5)25℃时,向5mL含有KCl和KI浓度均为0.1mol/L的混合液中,滴加6mL0.1mol/L的AgNO3溶液,先生成的沉淀是?,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不考虑H+和OH-。25℃时KSP(AgCl)=1.8×10-10、KSP(AgI)=8.3×10-17]。
(6)Mg常用作提纯Ti的试剂,已知:
①Mg(s)+Cl(g)==MgCl2(s)△H=—641kJ/mol
②Ti(s)+2Cl2(g)===TiCl2(l) △H=—770kJ/mol
请写出Mg与液态TiCl4反应提纯钛的热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 H—H键(1分)
?(1分)
(2)②(1分)? ClO2中混有O2,不会产生对人体对害的物质(1分)
(3)2C1-+2H2O
Cl2↑+H2↑+2OH-(2分)
(4)①小于(1分)?②
mol·L-1·min-1(1分)③A(1分)?
(5)AgI(1分)? c(K+)>c(NO-3)>c(Cl-)>c(Ag+)>c(I-)(2分)
(6)2Mg(s)+TiCl4(1)==2MgCl2(s)+Ti(s)△H=一512kJ·mol-1(2分)
本题解析:
分析:(1)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2)根据反应的产物是否有毒性和具有污染性等角度考虑;
(3)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氯气以及氢气和氢氧化钠;
(4)①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来分析;
②根据公式v=
来计算反应速率;
③化学平衡常数=
;
(5)越是难溶的沉淀越容易生成,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来比较离子浓度;
(6)根据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的焓变,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
(2)根据反应方程式,方法①制备ClO2的产物氯气有毒,对空气会造成污染,而方法②生成的氧气是不会造成污染的,故答案为:②;ClO2中混有O2,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方程式为:2C1-+2H2O
Cl2↑+H2↑+2OH-,故答案为:2C1-+2H2O
Cl2↑+H2↑+2OH-;
(4)①根据图示,温度越高,WI2(g)的物质的量反而越小,即平衡向左进行,而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所以逆向是吸热方向,正向是放热的,故△H小于0,
故答案为:小于;
②从反应开始到t1时间内,结合图象,生成WI2(g)的物质的量为1.8×10-3mol,所以碘单质的物质的量减少1.8×10-3mol,根据公式v=
=
=
mol?L-1?min-1,故答案为:
mol?L-1?min-1;
③A、化学平衡常数=
,但是固体单质W不列入表达式中,故A错误;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化学平衡越向着吸热方向即逆向进行,灯丝附近区域WI2越易变为W而重新沉积到灯丝上,故B正确;
C、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故C正确;
故答案为:A;
(5)碘化银的溶度积最小,越容易生成,溶液混合反应之后,溶液的组成为:含有0.001mol的钾离子,0.0006mol的硝酸根离子,以及0.0004mol的氯离子,碘化银沉淀生成,碘离子全沉淀,氯化银沉淀也产生,均为0.0005mol但是绿化赢得电离程度大,故答案为:AgI; c(K+)>c(NO-3)>c(Cl-)>c(Ag+)>c(I-);
(6)根据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的焓变,目标反应=①×2-②,即热化学方程式为:2Mg(s)+TiCl4(1)=2MgCl2(s)+Ti(s)△H=-512kJ?mol-1,
故答案为:2Mg(s)+TiCl4(1)=2MgCl2(s)+Ti(s)△H=-512kJ?mol-1.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难度较大,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9分)下图为Zn-Cu原电池的示意图,请回答:

(1)锌片为原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该反应属于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 (填“电子”或“电流”)从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
的从 (填“锌片”或“铜片”)获得电子。
(3)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
溶液的浓度(填“增大”或“减小”,下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 。
(4)若锌片质量减轻6.5g,则另一极放出气体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
参考答案:(9分)
(1)负(1分); Zn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 A
| B
| 烧杯中的液体
| 指针是否偏转
|
1
| Zn
| Cu
| 稀硫酸
| 有
|
2
| Zn
| Zn
| 稀硫酸
| 无
|
3
| Cu
| C
| 氯化钠溶液
| 有
|
4
| Mg
| Al
| 氢氧化钠溶液
| 有
|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由A极流向B极的是 (填“电流”或“电子”);
(2)实验4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表明负极是 电极(填“镁”或“铝”);电极反应式为: ;
(3)实验3表明 (选填序号);
①铜在潮湿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②铜的腐蚀是自发进行的
(4)分析上表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①相对活泼的金属一定做负极
②失去电子的电极是负极
③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
④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是活泼性不同的二种金属(或其中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
参考答案:(1)电子 ; (2)铝 ;Al-3e-+4OH- = AlO2-+2H2O ; (3)② ; (4)①
本题解析:(1)实验1中Zn比铜活泼,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所以锌应为原电池的负极,Cu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即从B极流向A极,所以由A极流向B极的是电子。
(2)实验4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表明负极是铝。这是由于Al可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反应,所以形成原电池时Al为负极,Mg为正极,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 = AlO2-+2H2O。
(3)实验3中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构成了原电池。铜是金属,碳棒是能导电的非金属,这说明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选②。
(4)①相对活泼的金属不一定做负极,如实验4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Al为负极,故①错误;②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失去电子的电极是负极,故②正确;③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故③正确;④形成原电池的两极应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可形成电势差而形成电流,故④正确,答案选①。
考点: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探究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