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
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为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金属晶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a+b=8。又因为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所以b只能是2,因此a=6,所以A是氧元素,B是硅元素,二者的形成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T的氢化物是同族元素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
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无机含氧酸中的最强酸
C.离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Y<Z< T < X
D.X、Y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与X、Z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说明T是S元素;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因此X是氯元素;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铝,则Y是Al;根据Z的性质以及和氧气的产物可判断,Z是Na。A不正确,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是同族元素氢化物中沸点最高,而H2S的最低,A正确;高氯酸是已知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B最强;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C不正确,离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Y<Z<X<T;氯化铝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氯化钠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判断和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难易适中,侧重学生能力的考查。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应试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推断题 有原子序数不大于18,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D 4种元素,A,C两种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A和C形成化合物AC,D和A形成化合物AD,9gB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生成标准状况下的11.2 L H2,且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可观察到先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OH,沉淀溶解。
(1)写出这4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4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析其酸碱性的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镁、(Mg)、(B)铝(A1)、(C)硫(S)、(D)氯(Cl)
(2)5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按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的排列顺序如下:Mg(OH)2、Al(OH)3、
H2SO4、HClO4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纵行
B.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第ⅡA族
C.K是最活泼的金属,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
D.Ca(OH)2碱性比Mg(OH)2弱
参考答案:A、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分属七个周期,18个纵行,其中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0族和VIII族共16个族,故A错误;
B、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所以质子数为18+2=20,为钙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ⅡA族,故B正确;
C、最活泼金属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为铯(钫为放射性元素),故C错误;
D、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所以金属性钙强于镁,所以Ca(OH)2碱性比Mg(OH)2强,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NaOH、KOH、CsOH碱性依次增强
B.F、Cl、Br、I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Al、Mg、Na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HF、H2O、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参考答案:A.金属性:Cs>K>N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NaOH、KOH、CsOH碱性依次增强,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则有F、Cl、Br、I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则有Al、Mg、Na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C正确;
D.非金属性:F>O>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有HF、H2O、PH3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故D错误.
故选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