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化学考试题库《物质的量》必考点 |
·物质的量相同的N2、O2、CO2混合后,通过Na2O2颗粒一段时间,测得【物质的量
2016-12-30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mol NF3与?【物质的量】
2016-12-30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物质的量】
2016-12-30
·常温下,在27.5g水中溶解12.5g CuSO4·5H2O,恰好达到饱和,设?【物质的量】
2016-12-30
·m g O2中含n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可表示为A.2n【物质的量】
2016-12-30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况下,铁在2【物质的量】
2016-12-30
·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物质的量
2016-12-30
·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①0.6mol【物质的量】
2016-12-30
·下列数量的各物质:① 0.5mol NH3,② 标准状况下22.4L He,③ 4【物质的量
2016-12-30
·配制100 mL 1.0 mol·L-1的Na2CO3溶液,下列情况会导致溶液浓度【物质的量
2016-12-30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6.72 L【物质的量】
2016-12-30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mol·L-【物质的量】
2016-12-30
·设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物质的量】
2016-12-30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羟基与1【物质的量】
2016-12-30
·(8分)下图表示的是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单位为ml)时产?【物质的量
2016-12-30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200 mL 2 mol·L-【物质的量】
2016-12-30
·对于等质量的SO2和SO3来说,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含氧?【物质的量】
2016-12-3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物质的量】
2016-12-30
·(10)(1)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g,体积为2【物质的量
2016-12-30
·(13分)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物质的量
2016-12-30
·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1:【物质的量】
2016-12-30
·某溶液中只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Na+、Al3+【物质的量
2016-12-30
·实验中需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物质的量
2016-12-30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混合气体m g含有b个【物质的量
2016-12-30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钠含有的?【物质的量】
2016-12-30
·为配制0.01 mol·L-1的NaCl,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物质的量
2016-12-30
·(10分)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物质的量
2016-12-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10 g CaCO3粉末加入100 mL水中,所得?【物质的量】
2016-12-30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物质的量】
2016-12-30
·标准状况下,112 mL某气体的质量为0.14 g,则其摩尔质量为______【物质的量
2016-12-30
·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的H2和B容器中的NH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则两?【物质的量
2016-12-30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1.6 g由【物质的量】
2016-12-30
·标准状况下将 aL HCl气体溶于bmL水中,得到的盐酸溶液密度为c g?【物质的量
2016-12-30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100 mL 2 mol·L-1 MgCl2溶液中【物质的量
2016-12-30
·下列溶液Cl-物质的量浓度与50 mL 1 mol·L-1AlCl3溶液中Cl-物【物质的量
2016-12-30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物质的量
2016-12-30
·用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64gSO2含有氧原子数为A.1NAB【物质的量】
2016-12-30
·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常压下14?【物质的量】
2016-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