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附有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允许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核膜可以为新陈代谢的迅速进行提供酶附着的位点,所以核膜上有大量的酶,还有核糖体,能够合成蛋白质,故A正确。分裂间期的时候细胞核内还没有形成染色体,还是染色质状态,进入有丝分裂前期后染色质才变成染色体的,故B错误。核孔具有选择通过性,故C错误。原核细胞的拟核没有核膜,DNA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没有蛋白质与之结合,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元素中,哪个是生物体内微量元素
A.Fe
B.Ca
C.Mg
D.S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微量元素有如下口诀记忆:铁(Fe)锤猛(Mn)碰(B)新(Zn)木(Mo)桶(Cu),A符合题意。Ca、Mg、S属于大量元素,B、C、D不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通过的途径是
A.胞隙连结
B.吞噬
C.外排
D.胞间连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多种途径,如相邻细胞通过受体与信号分子的识别;通过某种物质的识别进行不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对于植物细胞而言,还有胞间连丝这种方式。
A.胞隙连结不是植物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
B.吞噬不是植物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
C.外排不是植物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
D.胞间连丝是植物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信息交流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细胞信息交流的方式。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某种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1935,其肽链内的肽键总数为106。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7,则该蛋白质具有肽链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有关这部分的计算规律可总结如下:
1.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形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失去水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3.缩合时失水分子数=多肽水解需水分子数
4.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n条多肽链至少含有n个游离的氨基和n个游离的羧基
按照上面的式子把本题中所给数据代入:
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1908=11935,
所以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11935+1908=13843,
则氨基酸数为13843/127=109,
由题中给出脱水量为1908可知,
脱去水分子数为? 1908/18=106个,
所以肽链数=109-106=3。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碘液--淀粉--蓝色;
C.甲基绿—DNA--绿色;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紫色;吡罗红--DNA--红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CO2,颜色变化是: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实验中物质鉴定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