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28天开始
C.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该遗传物质由A、G、C、U三种碱基参与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4种
D.浆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大量增殖,所以其细胞周期变短,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在28天时最强,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该遗传物质应由A、G、C、T碱基参与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4种,浆细胞产生抗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答案D。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在特异性免疫中能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
①凝集素 ②抗毒素 ③类毒素 ④外毒素 ⑤干扰素 ⑥抗生素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外毒素是由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
类毒素是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毒性消失仍留其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
抗毒素是一类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品。是将类毒素或毒素给马或其他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的,如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及蛇毒抗毒素等。抗毒素实质上是抗体,可中和相应的毒素,使其失去毒性。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当人体在遇到病毒侵入时,会自动产生。它是人体内对抗病毒入侵的最快反应部队,当体内干扰素制造不足时,会增加疾病感染的严重性。
抗生素又称抗菌素。是由一些微生物合成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体的化学物质。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少量低浓度使用时能对另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起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中类毒素、外毒素与抗生素都可以做抗原,并不是免疫物质。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
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利用牛蛙做脊髓反射实验,验证感受器的重要性。下列操作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环割右后腿脚趾基部的皮肤 ?②用0.65%的生理盐水洗去血迹
③用O.5%盐酸刺激右后腿脚趾皮肤 ?④沿鼓膜后缘剪去头部
⑤蒸馏水洗净被盐酸刺激的皮肤
A.④②③①⑤③
B.④①③⑤③②
C.④②③⑤①③
D.③⑤①③④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利用牛蛙做脊髓反射实验,验证感受器的重要性,要先去脑,避免脑对脊髓反射干扰;再给刺激验证反射活动;最后在破坏反射弧设置对照实验。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列说法正确的是

A.3和5的成分有区别,3中有血红蛋白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5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D.3和5中成分及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的成分,A错误;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B错误;细胞呼吸发生在细胞内,C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成分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