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连线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h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1)抽样检测(样方)
(2)25?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降)
(3)(柱形分布合理、数值大致正确即可)

(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等? 减少? 增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连线题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_______组、_______组和_______组的结果。
(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_____。
(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_________。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和_____。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
(3)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质供应较少
(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 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
(5)浸泡和冲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mm×2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那么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注:1mL=103mm3)
[? ]
A.5.2×104
B.3.25×105
C.5.2×103
D.3.25×10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大草履虫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大草履虫放人瓶内第三天时增长速率最大
C.在第四天至第六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为大约400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