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HIV(AIDS病原体)主要能侵入人体的
A.B细胞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红细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着丝点是染色体上由蛋白质构成的重要结构,是纺锤丝的附着点。1980年科学家发现某类疾病患者的血清和体细胞内含有能攻击和破坏着丝点的抗着丝点抗体(ACA)。下列关于ACA的叙述错误的是
A.ACA的加工是在高尔基体中完成的
B.ACA具有特异性
C.ACA可能使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
D.ACA可能导致免疫缺陷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其作用具有特异性。据题意可知,ACA 的作用是破坏着丝点,如果着丝点被破坏,会影响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故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神经纤维膜外的Na+ 浓度明显高于膜内。当神经纤维因受外来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由于刺激引起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开始增加,Na+ 顺着浓度梯度开始从纤维的膜外扩散入膜内。少量的Na+透入后,又引起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如果刺激的强度达到阈值,Na+的透入显著加快,以致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小,并且造成膜内电位为正。在动作电位发生后的恢复时期,“钠泵”活动增强,将内流的Na+排出,恢复了原先的Na+ 浓度梯度。根据以上有关信息判断不正确的是
A.将神经纤维浸浴于无Na+的溶液时,刺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不会出现
B.Na+ 浓度调节存在着正反馈调节
C.Na+进入神经纤维膜内是被动运输,而运出纤维膜外是主动运输
D.静息电位产生以及维持的过程中,一定不需要Na+的参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无Na+的溶液中,刺激后没有Na+的跨膜运输,不会出现电位变化,A正确。由“少量的Na+
透入后,又引起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可知Na+ 浓度调节存在着正反馈调节,B正确。Na+进入神经纤维膜内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是被动运输,而运出纤维膜外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C正确。由“将内流的Na+排出,恢复了原先的Na+ 浓度梯度”可知静息电位产生以及维持的过程中需要Na+的参与,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为神经肌肉接点的亚显微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后膜
B.信号仅能从甲向乙方向传递而不会逆向传递
C.一个乙酰胆碱就能引起肌膜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D.乙酰胆碱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受体蛋白作为离子通道开放,引起后膜去极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AB正确。使后膜兴奋需要达到一定的刺激程度,一个乙酰胆碱并不能完成该过程,C错误。乙酰胆碱是信号分子,作用于受体蛋白引起离子通道打开,离子进入细胞使后膜去极化,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突触结构的理解并能在相关题型中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果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会引起变化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
B.体温
C.血糖浓度
D.非特异性免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下丘脑的有关内容。下丘脑是人体的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如果某人下丘脑受损,细胞外液渗透压、体温、血糖浓度均会引起变化,而非特异性免疫不会引起变化。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