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下面是对大肠杆菌进行数量测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制备稀释倍数为102、103、104、105、106的系列稀释液。
(2)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选用适宜的方法接种样品:下图是利用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

(3)适宜温度下培养。
结果分析:
①.一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32.4个,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是(接种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_______个。
②.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数量比实际活菌数量要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4)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_______;已灭菌的材料用具应避免____________。
(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平板划线? 第二次及以后每次划线前接种环要灼烧,冷却后从上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划型,首尾区不重叠
(3)①.3.24×107? ②.少?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4)消毒? 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5)接种前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观察培养基是否有菌落出现,若无则未被污染,若有则已被污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不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A.污染主要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
B.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C.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D.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污染是指对人或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一种环境变化。
(1)根据污染物的种类不同,可将污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生物性污染。引起生物性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是对人体和当地__________造成危害的生物,如凤眼莲、SARS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
(2)前几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曾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根据____________原则进行实验最终认定这种病原体为甲流病毒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变异而成。依据“预防为主”的原则,能较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从传染病流行环节分析,该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注射青霉素并不能治疗此类传染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在1989年公布的《传染病防治法》对控制和隔离传染源应采取的公共卫生措施作了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目前,我国将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乙类为_________的传染病,丙类为_____________的传染病,对甲类传染病密切接触者要在指定地点进行医学留验观察,观察期一般为该病的潜伏期。
参考答案:(1)物理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生态环境?
(2)科赫? 基因突变? 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青霉素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病毒没有细胞壁?
(3)严格管理? 监测管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过程中共同使用的化学药品是
[? ]
A.NaCl
B.Ca(OH)2
C.小苏打
D.Na2SO4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涂布平板操作时错误的是
[? ]
A.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B.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
C.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再用
D.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