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要产生2个葡萄糖分子,需要有多少五碳化合物参与CO2的固定,又有多少CO2被固定
A.2、2
B.6、12
C.12、12
D.24、1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合成1分子葡萄糖,需要6分子CO2,而固定1分子CO2需要1分子C5。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植物根部表皮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K+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A.土壤溶液中K+的浓度
B.细胞液中K+的浓度
C.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
D.吸附于细胞膜上的H+的数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根部表皮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吸收量取决于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
考点:考查主动运输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驱蚊草(又名蚊净香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驱蚊草培育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中杂种细胞的形成标志着该技术的完成
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
C.驱蚊草培育过程中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D.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驱蚊草培育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驱蚊草的形成标志着该技术的完成,故A错;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天竺葵体细胞和香茅草体细胞的细胞壁,故B正确;驱蚊草培育过程中,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所以该过程有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故C错;天竺葵和香茅草是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形成驱蚊草,故D正确。故选BD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n bsp;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光照对大豆发芽影响的实验:在①和②两个花盆中种了大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
A.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20℃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C.①花盆应在28℃,②花盆应在20℃
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实验设计。因该同学研究光照对大豆发芽的影响,所以单一变量为光照,温度为无关变量,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20℃,A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条
B.10条
C.20条
D.40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双链被3H标记,在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完成第一次分裂后,每条染色体的DNA中一条链有3H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标记。在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进行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半染色体被标记,一半染色体没有被标记;故选B。
考点:有丝分裂。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需在理解染色体复制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