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有关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
B.先加入斐林试剂乙液,后加入甲液
C.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
D.斐林试剂在实验前就要配制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斐林试剂混合后使用;A、B错误,C正确。斐林试剂是现用现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意在考查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将失去活性,说明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说明两者的结构特点是一致的
②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③能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④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
⑤都含有大量的DNA和RNA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的共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生物都具有严整的结构,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载体协助和消耗细胞内能量,具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胞内具有核糖体,细胞质基质只含有RNA,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互相连接而形成统一的整体
B.膜的流动性是动物细胞之间发生融合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
D.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会互相连接,相互连接的生物膜是内质网和细胞核、内质网和细胞膜;动物细胞融合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特异性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所以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考点:考查生物膜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细胞组成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正确的是
A.核膜——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
B.线粒体——合成多肽链
C.叶绿体——形成ATP
D.核糖体——光合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依赖于核孔;多肽链的合成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进行的而非线粒体;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进行光反应时可以生成ATP;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内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基础题,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①、②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O18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通过读题不难看出考查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在线粒体膜上进行。
A、①、②分别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符合题意
B、细胞质基质中也可以产生[H]。
C、用O18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O2中的O进入水。
D、有氧呼吸与光照没关系。
考点:考查有氧呼吸的过程。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有氧呼吸是细胞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对于呼吸作用的过程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希望学生能过加强对影响呼吸作用因素的学习。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