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生长素是人们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有关生长素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均匀分布
B.植物的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的作用下,向光侧的生长素比背光侧多
C.植物的向光性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无子番茄的培育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所以A不正确。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多,使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所以B不正确;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在背光面和向光面,生长素都起促进作用,所以C正确。发育着的种子能合成生长素,促进的果实,但不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D不正确。
考点:植物激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分布及功能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A.茎尖端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发生改变
B.生长素在向光侧比背光侧分布多
C.生长素在向光侧比背光侧分布少
D.尖端感受光刺激的能力下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植物调节知识。生长素在向光侧比背光侧分布少,使背光侧生长速度快于向光侧。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的,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相当复杂,分为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感应阶段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故D项错误)。浆细胞能产生并分泌大量的抗体(故B项错误),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一方面使病原微生物(如病菌、病毒)失去感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另一方面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所以抗体并不能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故C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B.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C.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该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拜尔实验是在黑暗中进行的,排除受光不均匀对结果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若甲、乙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肝细胞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细胞1传递到细胞2的快
C.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D.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生长激素,那么从合成到分泌此激素所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多、高尔基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中已明确图甲、图乙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信息传递方式,则比较甲、乙两图应当明确甲为激素调节,乙是神经调节,则在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中激素的受体和神经递质的受体都是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糖被),在这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好像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用的文字或语言。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主要作用在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有肝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肺和肾脏的细胞、睾丸细胞等。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准确、时间短;体液调节缓慢、时间长。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为: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生长激素是垂体合成的一种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过程: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后,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