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操作及结果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同位素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用同时被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经标记的大肠杆菌
C.35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离心管沉淀物中
D.由于噬菌体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需要寄生生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培养噬菌体要用活细胞,A错误。分别用被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经标记的大肠杆菌,B错误。噬菌体没有细胞器,D错误,本题选C。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进行搅拌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中主要含有
A.蛋白质外壳
B.较轻的大肠杆菌
C.尚未侵入的噬菌体
D.噬菌体和细菌的混合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离心后上亲也是蛋白质外壳,故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属于核糖体、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
A.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都含有遗传物质
C.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无关
D.都具有N、P等化学元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据报道,食管癌与长时期食用被亚硝胺污染的食物有关,为了搞清它们的关系,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①利用实验动物进行长期的模拟观察
②随机抽样调查吸烟和食用过热食物人群的发病率
③对患病高发区与低发区食物中的亚硝胺含量进行对比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统计发病率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核细胞之间的联系减少。细胞呈球形,可以到处游动。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生物致癌因子。在这些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使细胞内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在不同的细胞中,都有抑制原癌基因表达的抑制基因。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一双链DNA分子,在复制解旋的时候,一条链上的一个G变成了C,则此DNA分子经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子代DNA总数的
A.1/2
B.1/(2n-l)
C.2/2n
D.1/(2n+1)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题意可知,模板链中一条正常,一条异常,所以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一半正常一半异常,所以A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