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线题 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下列观点,哪项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
[? ]
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D.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选择题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
A.43%
B.48%
C.52%
D.57%
4、选择题 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某一相对性状(其等位基因用A、a表示)中,显性性状表现性的频率是0.64,则杂合子Aa的频率是
[? ]
A.0.24
B.0.4
C.0.48
D.0.6
5、选择题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杀虫剂抗性基因R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不再使用杀虫剂的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生存适应能力低
C.当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时,R基因的频率为95%
D.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SS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