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同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

[? ]
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
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
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
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
2、选择题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研究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D.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布现象与食物种类有关
3、填空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
材料2.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
材料3.试验表明,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桦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华尺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下代都是浅色的。
材料4.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 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
材料5.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控制的。19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
(1)材料1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4中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5中基因S频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6)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_____________;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定向的______________;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 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放入70%酒精中处理
5、选择题 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下列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
B.灰尺蛾远离,黑尺蛾迁入
C.定向变异作用
D.自然选择作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