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宜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d时,CO2产生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C.氧浓度为c时,厌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b时,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是需氧的4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氧浓度为d时,据图可看出,释放二氧化碳为7,吸收氧气为7,二者相等,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CO2产生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正确;最适于贮藏器官的氧浓度应该是释放二氧化碳最少时的氧浓度c,因为此时呼吸最弱,消耗有机物最少,A错;无氧呼吸最弱时应为0,即只有有氧呼吸,应为氧浓度d,C错;氧浓度为b时,释放二氧化碳为8,吸收氧气为3,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式,可以求出无氧呼吸消耗2.5的葡萄糖,而有氧呼吸只消耗0.5的葡萄糖,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是需氧的5倍,D错。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呼吸作用要点的掌握,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个体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项目
原理
细胞融合方法
诱导手段
用途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
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获得杂交植株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膜的流动性
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
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
所以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不相同,而且只有植物体细胞杂交能产生杂种植株。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寒的番茄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属于多倍体育种,该过程处理的是植物的雏体或幼苗,处理对象为独立的个体,无需进行组织培养,故本题答案选A。植物基因工程、单倍体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均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考点:植物组织培养与育种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工程育种中的应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XY是无氧呼吸释放的CO2,YZ是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释放同样多的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释放的能量少。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图文转换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水分的吸收与矿质离子的吸收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矿质离子的吸收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因而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
B.矿质离子的主要吸收部位与水分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相同的
C.水分的吸收与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正比例的关系
D.矿质离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的根尖吸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水分的吸收与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生理过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矿质离子的吸收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因而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吸收部位与水分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相同的;矿质离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的根尖吸收。
考点:本题考查水分吸收与矿质元素吸收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分的吸收与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生理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