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种现象不能说明
[? ]
A.动物能感受昼夜节律信息
B.光照时间长短对生物活动会造成一定影响
C.信息传递可以影响动物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会急速飞起,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3)甲昆虫天敌的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的数量减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
A.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