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选择,突变是内因
B.B物种迁到乙岛时与C物种之间只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
C.D物种与C物种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
D.E、F两物种之间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物种迁到乙岛时已经与C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两者不能交配;D物种与C物种之间最可能是竞争关系;.E、F两物种是B物种在甲岛上形成的两个新物种,没有经过地理隔离,故只有A答案对。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部分个体叫做种群
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C.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寒武纪大爆发使生态系统形成了“第三极”,是指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从而引起病菌向抗药性增强方向不断变异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的两个种群即为两个物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进化的根本,抗药的基因频率增高,不抗的减少,所以就进化了。但基因的改变是不定向的,随机的,自然选择只能让抗药的基因频率增高,但不能产生抗药基因,所以A选项是错的,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能改变基因频率!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乌喙突最早出现在:
A.麻雀
B.蝙蝠
C.蝾螈
D.鼹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乌喙突是由乌喙骨退化而成为附着在肩胛骨上的一个突起。蝾螈属两栖类,两栖类的肩带主要是由肩胛骨、乌喙骨和前乌喙骨组成,乌喙骨在此并未退化。而麻雀为鸟类,鸟类的肩带是由肩胛骨、乌喙骨与锁骨构成,同样乌喙骨并未退化。到了哺乳动物,典型的肩带也是由肩胛骨、乌喙骨与前乌喙骨组成,但这种肩带仅在最低等的哺乳动物——单孔类中存在。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的乌解骨退化成为肩胛骨上一突起,即形成乌喙突。应当说蝙蝠与鼹鼠均有乌喙突存在,但从哺乳动物真兽亚纲各目的进化关系看,翼手目(蝙蝠属此目)是由食虫目(鼹鼠属此目)适应辐射而来,故在此四种动物中乌喙突最早应出现在鼹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