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右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一定需要的酶是

A.DNA酶
B.限制性内切酶
C.RNA聚合酶
D.DNA聚合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右图表示DNA复制,一定需要DNA聚合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以水蕴草为材料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

A.水量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B.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光照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D.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题图可知,两组装置的单一变量是温度不同,所以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故选D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一个DNA分子中有碱基A20个,占全部碱基的20%,若DNA连续复制2次,需要碱基G
A.40个
B.60个
C.90个
D.120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是由两条平行的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形成,A20个,可知碱基总量100,T为20个,G=C=(1-40%)/2=30%,G=30,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过2次复制,需要G:4个DNA×30-30=90个。
考点:DNA的复制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充分理解DNA的“半保留复制”。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凝血过程需要多种要素参与,下列与凝血无关的是
A.纤维蛋白原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维生素K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凝血是血液从液体转变成为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液凝固是因血浆中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最后表现就是由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网罗红细胞形成凝血块。凝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参与此过程的有凝血因子、Ca++、血小板等。此反应可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及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第1阶段中,又因起动方式及因子χ激活途径不同而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两个途径(见凝血过程示意图)。

内源性凝血起动于接触激活,即Ⅻ因子接触到带负电荷的表面(在体内为血管受损后暴露的胶原纤维;在体外为玻璃表面、白陶土等)被激活。而外源性途径则由组织损伤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Ⅲ、组织凝血活酶)所起动。凝血反应一旦激活,则如瀑布一样发展,一直到血液凝固为止。大多数凝血因子(如因子Ⅰ、Ⅱ、Ⅴ、Ⅶ、Ⅹ、Ⅸ等)都是在肝脏中合成。维生素K能促进肝中凝血因子的合成,被称为“凝血维生素”。由此可见,A、C、D项都与凝血有关。B项无关。所以,答案为B。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用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积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只有成熟植物细胞才有大型液泡,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故A正确。细胞处于2 mol/L的蔗糖溶液由于失水,细胞液浓度在增加,直到与蔗糖溶液浓度相当,故B正确。细胞处于2 mol/L的乙二醇溶液,一开始失水,一定时间后,乙二醇扩散进入液泡,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重新吸水,故C错。KNO3溶液的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曲线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