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过程中,遗传物质均发生了改变
C.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形成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对于人体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是同步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没有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因为没有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对人体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不是同步的。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癌变、细胞衰老和凋亡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某一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二者共占碱基总量的46%,其中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28%,则另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百分比为
A.46%
B.26%
C.54%
D.2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DNA分子中,两个互补碱基之和占整个DNA分子的比例和在每一条链的比例相等。根据题干可知,在DNA分子中G+C=46%,可知A+T=54%,另一条链的A等于一条链的T,等于54%―28%=26%,故B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C.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
D.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E.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
F.因此癌症可遗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高度分化的细胞中物种中的遗传信息没有改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使细胞质中的RNA和蛋白质不同;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癌变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如果癌变的是体细胞,则不会遗传给后代。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任何生物的正常体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衰老、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为研究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决定了细胞衰老的表达,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方案是?
A.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
B.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
C.将完整的年轻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杂种细胞衰老的表达
D.分离出年轻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的年老的和年轻的细胞质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分离出年轻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的年老的和年轻的细胞质中;如果年轻的细胞质与衰老的细胞核得出年轻的细胞,年老的细胞质与年轻的细胞核得出年老的细胞,则是细胞质发挥作用;反之就是细胞核发挥作用,若得出的介于年轻年老之间则为双方都发挥作用;故选D。
考点:细胞衰老。
点评:本题考查了设计实验方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下面有关这个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的一生中,DNA含量一般是不变的,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B.DNA→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主要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DNA→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过程,RNA→蛋白质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D.RNA是蛋白质翻译的直接模板,DNA是最终决定蛋白质结构的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同;DNA复制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翻译发生于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转录和翻译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过程;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DNA是决定蛋白质结构的最终遗传物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