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BC段变化的原因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机体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降低,血浆中的缓冲对H2CO3和NaHCO3可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A错误,乳酸不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不稳定,分解成CO2和水C错误;所以乳酸浓度是现增加后降低。所以选D。
考点:考察人体PH稳定的调节机制。
点评:人体能维持PH稳定的机制,是因为血浆里含有酸碱缓冲对,如:H2CO3和NaHCO3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靶细胞
D.浆细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所有免疫细胞中,只有浆细胞(效应B细胞)能分泌抗体。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
点评: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传导是单向的,所以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正确。刺激皮肤(感受器)可引起效应器收缩,所以e、f、g处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正确。g处受损,不影响皮肤到f的传导,C正确。f处受损不能传到效应器,肌肉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传导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判断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图表示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E只要与相应的Y结合就能进行过程a
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过程c引起的免疫应答比过程a引起的免疫应答快且强
D.人为接种Y从而引起细胞E的免疫反应属于主动免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体液免疫过程的概念模型和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由图可知,这是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Y为抗原,E为B细胞,F为记忆细胞,G为浆细胞,X为抗体,过程a为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b为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c为二次免疫。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当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分子遇到相应的抗原并将他锁定在结合位点后,这个B细胞便被致敏了,准备开始分裂。但还必须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而产生更多的抗体,二次免疫比第一次免疫更迅速、更强烈。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故错误的说法是A。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了大田油菜的正常授粉。防止减产的补救措施是
A.喷洒B肥
B.追施N肥
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D.以上措施均不可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连续暴雨,影响了大田油菜的正常授粉,所以不能得到受精卵,因而也就缺少种子。而发育着的种子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但由于油菜的产量是以种子的质量计算的,所以这些措施均不可取。
考点:植物的激素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植物的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长素在实践中的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