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光照叶绿体会引起类囊体(囊状结构)腔内的pH明显下降,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
A.ATP水解产生磷酸,导致pH明显下降
B.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导致pH值下降
C.该现象与光、酶作用下的反应2H2O+2NADP+→2NADPH+2H++O2有关
D.光下叶绿体基质的pH明显低于类囊体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pH主要取决于H+和OH-的浓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碘离子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甲状腺细胞
B.图中只有①所示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C.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载体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碘离子通过①主动运输的过程才能进入甲状腺细胞;正确。
B.图中只有①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正确。
C.①主动运输和②协助扩散过程都需要载体;正确。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细胞失水过多死亡;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若含有1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有40个胸腺嘧啶,该DNA分子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A.30个
B.60个
C.120
D.18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双链中A=T、G=C,所以C+T=1/2×100=50,T=40,则C=10。该DNA分子复制两次,共形成4个DNA,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4-1)×10=30个。
考点:考查DNA复制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DNA复制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需设法替代。下列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用蒜叶替代洋葱
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用26%食盐溶液替代30%蔗糖溶液
C.观察叶绿体的实验,用洋葱根替代黑藻
D.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实验,用丙酮替代乙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
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C.冬季小白鼠体内酶的活性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
D.ATP含有核糖,而所有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及核糖体等细胞器,不能产生酶,但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A错误;酶的形成过程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小白鼠属于哺乳动物,体温相对稳定,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C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酶、ATP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