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人每天每次进食后迅速增加的激素是
A.甲状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甲状旁腺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D.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血浆与组织液的区别是前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后者几乎不含有;葡萄糖由血浆经毛细血管壁和组织液到达细胞内液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红细胞中氧气进入血浆需经过1层膜,再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需经过2层膜,最后进入细胞内液经过1层膜,共4层膜,氧气的运输是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所以红细胞中氧气浓度高于细胞内液;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CO2的产生部位——细胞内液。
考点:考查内环境成分和物质运输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内环境的物质运输方式。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①、②表示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导常见的两种方式;③、④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可用方式②和③表示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到达靶细胞的过程可用方式②→①表示
C.抗利尿激素和性激素都能通过④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
D.信息分子在结构1中是细胞外液运输,而在结构2和3中是细胞内液运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激素调节,②是神经调节。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可用方式①和③表示,所以A不正确。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可用方式②表示,肾上腺素到达靶细胞的过程可用方式①表示,所以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大分子,不能通过④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所以C不正确。信息分子在结构1和3中是细胞外液运输,所以D不正确。
考点:生命活动调节
点评:本题以细胞间信号传导和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言语区
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下丘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病人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说明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司机看见红灯刹车
B.天热出汗
C.白细胞吞噬细菌
D.吃食物时,分泌唾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反射的相关知识。
反射是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细胞是单个细胞,没有神经系统,其吞噬细菌是细胞的胞吞行为。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