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如图甲曲线所示;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如图乙曲线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B.乙图中的d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
C.具膜的小泡最先是a中形成的
D.该乳腺细胞分泌物中,乳糖没有放射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内质网再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因此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故A错误。由于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导致内质网膜面积先减少,由此知d为内质网膜;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进一步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则f为高尔基体膜;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导致细胞膜面积增加,因此膜面积增加的e为细胞膜,故B错误。具膜的小泡最先是内质网(b)中形成的,故C错误。乳糖属于糖类中的二糖,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因此乳糖没有放射性,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相关结构放射性的变化以及膜面积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含羞草的小叶受到振动合拢下垂,这既是一种应激性,也是一种向性运动
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可称为应激性,但不能称为反射
C.北极熊的毛是白色的,这是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一群猕猴中,绝大多数毛色正常,偶尔有一只白化个体,这是遗传和变异特性的反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应激性是指对具体刺激所发生的一定的反应。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哪个形态特征不属于筛管所具有
A.长形的生活细胞
B.组织分子相连接的横壁形成筛板
C.细胞成熟后
D.细胞核消失
E.细胞特化过程中
F.次生壁不均匀加厚
G.原生质逐渐解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筛管分子是管状细胞(长形的),在植物体中纵向连接,形成长的细胞行列,称为筛管,它是被子植物中长矩离运输光合产物的结构。筛管分子只具初生壁。壁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在它的上下端壁上分化出许多较大的孔,称筛孔,具筛孔的端壁特称筛板。粗的原生质联络索穿过筛孔使上下邻接的筛管分子的原生质体密切相连,筛管分子具有生活的原生质体,但细胞核在发育过程中最后解体。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菌细胞壁和高等植物细胞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成分不同
B.二者对水的吸收均是全透性的
C.二者作用特性不同
D.二者都具有保护作用,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保护作用更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细菌细胞壁和高等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同——肽聚糖、纤维素和果胶;二者作用特性不同,肽聚糖具有防水、防辐射、耐高温等作用,相对于高等植物细胞壁来说,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更强的保护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右图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④是糖蛋白,其蛋白质分子与糖基在图中的②处连接
B.若④是抗体,则④从内质网腔到细胞外共穿过4层生物膜
C.在①和③内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④可能是胰岛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和相关功能等知识。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高尔基体小泡与细胞膜之间发生的是膜融合过程。核塘体上发生的翻译过程包括遗传密码子的识别以及线粒体的DNA自我复制都是一个碱基互补配对过程。高尔基体也是蛋白质的修饰场所,如糖基化就发生在这里。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和相关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