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某绿色植物体内C3和C5两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有人据图作出了如下分析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m表示C5,因为夜间叶绿体不能产生ATP和[H],C5因缺少ATP不能与CO2结合而积累
B.在5时~9时之间,光合作用的最大限制因子是温度,11时~15时最大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和CO2
C.16时~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植物气孔开放和ATP、[H]生成减少
D.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植物呼吸作用增强产生较多的CO2是16时~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难题。必须先读懂两条形态相似、变化相反曲线的意义,运用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能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规律审题,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做出选择。题干提示两条曲线是关于光合作用过程中,两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因此,紧扣C3和C5相互转化的条件和因果关系是解题的出发点。早上有光照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多,C3被还原而减少,C5则增多,傍晚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C3增多,C5则减少,所以m表示C3,n表示C5。CO2的固定不需要ATP,在5~9时,光合作用的最大限制因子是光照而不是温度,11~15时最大的限制因子不是光照。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据图判断

A.Ab段表示在无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B.b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C.酶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的进行
D.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所以,在没有催化剂时,反应物A要达到活化态需要能量为ac,在有酶催化时需要活化能为bc。那么,ab段代表的含义是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酶所降低的活化能,也就是说酶降低的活化能是ab。bc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因为酶比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所以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若只改变反应的温度或pH条件则酶的活性会发生改变,故图中的曲线原有形状可发生改变。
考点: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能够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全部色素都能吸收光能
B.叶绿体中分解水的部位在囊状结构薄膜,产生ATP和NADPH的场所在基质
C.H2O和NADP+之间形成连续不断的电子流意味着光能转换成了电能
D.NADP+转化为NADPH的过程中,需要提供一个氢离子和两个电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水的光解及产生ATP和NADPH都发生在光反应,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碳反应属于吸能反应,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
B.细胞中表达DNA解旋酶则说明细胞已经高度分化
C.同一个体的肌细胞、干细胞、神经元内基因组成相同、mRNA的种类和数量也相同
D.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碳反应属于吸能反应,将光反应形成的ATP进行水解,将能量转移到有机物中,A正确;DNA解旋酶使DNA解旋是DNA复制时的现象,细胞中表达DNA解旋酶表明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B错;同一个体的肌细胞、干细胞、神经元内基因组成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的mRNA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错;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但没有神经递质的受体,D错。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分化、基因表达、免疫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图为物质进入骨骼肌细胞方式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以甲方式进入细胞溶胶内参与水的形成
B.物质a、b均具有脂溶性和水溶性部分
C.胰岛素通过丙方式进入细胞后促进糖元合成
D.受刺激后Na+以乙方式进入细胞导致兴奋的产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可知,甲是自由扩散,乙是主动运输,丙是协助扩散,氧气在线粒体内生成水,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而跨膜蛋白位于两侧的是亲水的内部是疏水,受刺激后,钠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所以B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及膜的结构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