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1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C
B.细胞代谢产生酸性物质后,A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C.C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将会减少
D.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B、C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结构1是毛细胞淋巴管壁,其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A项正确;细胞代谢产生酸性物质后,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使pH仍保持相对稳定,B项正确;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将会感受刺激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调节水的平衡,C项错误;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城压下降,使组织液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D项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B.氨基酸、尿素、淋巴因子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血浆的血糖浓度、渗透压等一般能够维持稳定
D.内环境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正确。
B.氨基酸、尿素、淋巴因子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
C.血浆的血糖浓度、渗透压等一般能够维持稳定;争取。?
D.细胞质基质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一毛细血管壁、2一红细胞、、4一细胞内液、5一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及皮肤。而3(血浆)中存在的是一般免疫产生的抗体。血浆和组织液的最大区别在于血浆有较多的血浆蛋白。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一般是主动运输。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细胞中的线粒体。然后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浆排出体外。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内液需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一层生物膜,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通过两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膜一层膜。共经过了4层膜。其中在红细胞内氧气浓度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了内环境中的知识,同时考查了有关气体和葡萄糖的穿膜知识。以及过敏反应与普通免疫抗体的区别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进行信息转化能力。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内环境稳态对人体代谢具有积极意义,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B.内环境稳态可以保持机体的温度、pH等不变
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D.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难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和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故A正确。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故B错误。血浆PH在7.35-7.45之间主要与HCO3、HPO4等缓冲物质有关,故C正确。人体正常温度一般在37℃左右,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