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_______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 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译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4、选择题 以下叙述中,哪一条不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 ]
A.正确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B.正确选用了试验材料
C.由单性状到多性状的研究方法
D.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5、选择题 下列实验与实验中所用的技术或方法一致的是
[? ]
A.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B.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纸层析法
C.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标记重捕法
D.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