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对于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某农民种的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该农民给小麦田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他认为这样能避免小麦减产
B.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
C.要想验证促性腺激素对鸟类繁殖活动的影响,需要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
D.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是不利的,机体能通过反馈调节来缓解这种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能促进未受粉的雌蕊发育成无子果实,但小麦的食用部分是种子,所以不能避免减产,如果食用部分是果皮则可采用这种补救措施,如番茄,黄瓜等,A错误;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B正确;要想验证促性腺激素对鸟类繁殖活动的影响,只需对实验组鸟类注射一定量的促性腺激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即可,C错误;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对机体均是有利的,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以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的平衡,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免疫的是
A.注射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B.麻疹病毒抗体消灭麻疹病毒
C.白细胞消灭侵入人体的病毒
D.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免疫是机体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防卫,注射青霉素属于药物治疗,不是机体免疫过程。
A.注射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利用青霉素消灭细菌,不属于免疫
B.麻疹病毒抗体消灭麻疹病毒属于免疫。
C.白细胞消灭侵入人体的病毒属于免疫。
D.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毒属于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有关的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 突触进行的,递质的释放与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有关,A正确;信号分子由前膜释放的,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到达后膜并与后膜的受体结合。突触小泡的形成需要能量。所以需要ATP的合成和水解,BC正确,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④的形成主要由②完成
B.图中⑤主要通过胞吐进行释放
C.若刺激A点一次,图中电流计B将来回偏转一次
D.若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①线粒体、②高尔基体、③内质网、④突触小泡、⑤神经递质。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形成与②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突触小泡会与突触前膜结合,然后以胞吐的方式把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若刺激A点一次,使电流表右接触点先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偏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右接触点恢复外正内负,左接触点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C错误。信息传递是耗能过程,若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则能量释放减少,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突触结构以及兴奋的传递等相关知识,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突触的前膜与后膜是紧贴在一起的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神经递质穿过突触后膜而发挥信息传递作用
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与功能。A项:突触的前膜与后膜之间有突触间隙;B项:一个神经元可有多个突触;C项: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结合而传递信息,不会穿过突触后膜。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