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
A.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使肝糖原分解
B.侵入机体的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
C.寒冷刺激使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血管收缩反应
D.口服多酶片促进对食物的消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口服多酶片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发生在肠道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选D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列知识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中有几项是正确的
①直接刺激单独剥离出来的新鲜青蛙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②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拮抗作用
③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④小麦因大风影响了传粉,给小麦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避免小麦减产
⑤突触后膜上有分解递质的酶,根据突触的功能推测,此类酶的生理功能应该是使突触后膜及时接受新递质的作用
⑥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既增加了非糖物质转换为糖类,又减少了血糖的氧化分解,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 ]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的反射弧中,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结果是

A.兴奋只向效应器方向传递
B.可使效应器发生反应
C.可使感受器产生兴奋
D.可使大脑产生感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是双向的,因此在传出神经纤维上某点兴奋时,可以将兴奋传至效应器,使之发生反应,故A错,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所以传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刺激后,不能将兴奋传至神经中枢,因此C、D均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实例不属于稳态失衡,引起机体功能紊乱的是
A.尿毒症
B.寒冷中的战栗
C.急性胃肠炎
D.过敏反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尿毒症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造成稳态失衡;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病状及程度不等的腹泻和腹部不适,随后出现电解质和液体的丢失,造成稳态失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这三种都是稳态失衡所出现的机体功能紊乱,而寒冷中的战栗是针对寒冷环境做出的正常反应。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野外旅游迷路的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一个人如果长时间不喝水、不吃饭,体内血糖浓度会降低,体内水分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持血糖稳定胰高血糖素分泌会增多,为维持渗透压的稳态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项正确;A项会使血糖浓度下降更快;B项会使体内血糖浓度和水含量继续下降;D项同理。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