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人体皮肤表皮细胞所获得的氧气是直接从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周围的水中得到
C.组织液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人体皮肤表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故本题选C。
考点:内环境
点评:本题考查了表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许多蛋白质分子,其原因是
A.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减弱
B.血浆中蛋白质浓度过大
C.肾小球通透性增大
D.肾小管的分泌功能受到破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原尿的性质取决于滤过膜的特性。正常肾小球滤过膜不仅截留血液中的细胞成分,而且阻止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的通过,所以称它为“超滤器”。根据实际测得通过的物质有一定大小,设想滤过膜上似应有固定的小孔或通道,但至今未能证明基膜上有这种结构。因此,各种物质通过的“孔道”也许是功能性的。肾小球筛选分子大小的通透性是比较恒定的,正常以能通过分子量约64500左右的物质为标志。但是,分子直径的大小才是决定它能否通过膜的更重要的因素,直径为4纳米的蛋白质容易通过,直径为10纳米的分子则不能通过。有一些蛋白分子的直径虽比“膜孔”稍小,但不能顺利通过,这是因为滤过膜的外侧面有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酸性糖蛋白),靠静电相斥作用,它阻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如白蛋白的通过。所以,尿液中几乎没有蛋白质分子。如果尿液中出现了许多蛋白质分子,说明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所以,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是
A.渗透压
B.PH
C.温度
D.酶的活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02、血红蛋白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
C.纤维蛋白原、载体
D.葡萄糖、氨基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中的成分包括水,蛋白质,细胞外液运送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各种代谢废物(尿素等)、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激素,无机盐离子等。题中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过氧化氢酶是细胞内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的酶,载体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均不属于内环境。
A.O2、C02、血红蛋白中的血红蛋白不是内环境成分。?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中的过氧化氢酶不是内环境成分。
C.纤维蛋白原、载体中的载体不是内环境成分。?
D.葡萄糖、氨基酸均是内环境的成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内的物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内环境的概念及能在内环境存在的物质。
本题难度:简单